崔商不觉有些扫兴,刚准备让船家离开,但沿着船家刚才给自己指的方向看去,岸边隐约有路的痕迹。再一问船家,船家说那是纤夫们拉纤的路线,路极窄不好走也很危险。
但崔商却忽然动了兴致,有了下船沿路步行的想法,反正时辰还早,又靠着江,走不动了的话就找个地方让船家靠靠岸回到船上就是了。不然,真就像黑旋风说的那样,天天吃着素菜,嘴巴都要淡出鸟来。
听闻崔商还下船步行,船家一开始并不同意,好话歹话说了一大堆之后,见崔商依然坚持,船家也是没奈何,让艄公们找了个合适的地方靠了岸。眼见崔商和小厮即将下船,船家和艄公们都是千叮嘱万叮咛,这可是崔家人,他们是万万得罪不起的。
崔商和小厮上了山路之后,商船转了向继续往上走。走在山路上的崔商却有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兴奋。
绕过两个弯,没看到商船之后,崔商也不管身后小厮的惊诧,仰天长啸了几声,边走边吼起了自己听来的纤夫号子。
但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崎岖的山路有起有伏。为了稳妥起见,崔商还是让小厮从路边折了一根手腕大小的树枝,当着拐杖,拄着它慢慢前行。
和船家讨论了一番之后,让船家把船找了一处合适的地方靠了岸,带了个小厮下了船,准备步行到船家指点的地方再和众人汇合。
等到再转到临江的山路,看着江水里自己乘着的商船已经远远落在自己的身后,崔商的兴致愈发高了起来,大有高诉吟唱“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豪爽。
不过,崔终究商是没太经历过底层生活的人,和小厮在山路上走了一两个时辰以后,小厮身上背着的干粮和水早已被主仆二人消耗的干干净净。
等再转过几个弯以后,主仆二人气吁吁地找了稍微平坦的地方坐下,看着头上的日头,盘算着还有多少路程。
这一歇,主仆二人也就愈发觉得劳累,肚子饿不说,嘴巴更是渴的要命。跟着崔商的小厮也是个机灵鬼,看到崔商疲惫的样子,连连自责,说是自己没有听船家的话,携带充足的食物,连累了主人。
崔商看着小厮的操作,也不好说什么,反而鼓励小厮加油拼口气,不要让船夫们看了笑话。休息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崔商站起了身,领着小厮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这个时候,路上没有崔商的长啸和吟诗的声音了,除了时不时传来的鸟鸣声,就只剩下主仆二人气吁吁喘着粗气的声音。
好不容易又翻过一座山头,前面隐约传来了溪水流动的声响,主仆二人停下来相互看了一眼,决定先顺着水声去找口水喝。
现代的人都知道走山路是看到屋走得哭,主仆二人听到的水声给他们增添了行进的动力,但走了一段时间后,崔商主仆才发现这水声并不是在路边,而是离山路还有一段距离。
等主仆二人离开山路哼次哼次地钻过一片草丛,崔商主仆都愣住了。在他们的面前,是一片大的松林,多是合抱不交的树。在这树林中,隐隐有一座庵观。粉色的墙壁,向阳两扇八字墙门,门前一道溪水,甚是僻静。
崔商带着小厮走到庵门前闲看,庵门掩着,里面说话的声音不小。于是,崔商给小厮说,去讨杯茶喝?
小厮走上前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出来的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尼姑。
透过尼姑身后半开的门,可以看得到院子里还站着坐着十来位尼姑,正热火朝天的聊着什么。
门口的尼姑也不怯生。在和小厮答过一番话以后,将崔商主仆让进了庵内。
庵内的尼姑见有外人进了,也不闲的惊慌,反而很有礼貌的请崔商进院子里坐坐,举止行为都像是见过大世面的,不像是山野之人。
见她们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崔商也没有起过多的疑心,一来是大白天的,山精水怪不能出现在太阳底下,二来庵观本来就多修在山野之地,稍微有些景色的山头早都被和尚尼姑占完了。
顺着她们的邀请,崔商主仆进了院子,坦然在池塘边的石桌边坐下。趁着尼姑准备茶水的空闲,崔商一边和小厮说着话一边打量着庵观的景致和院子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