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谁给你卖命

这么远的关系,两人背族谱,竟然都能牵扯到一起,看起来挺不可思议,但是在大唐,这很正常。

郭虚己很清楚王忠嗣为什么需要自己,因为朝廷所有的提拔任命,都是人脉运作和权利较量后的结果,基本上跟你的能力没有关系。

只见他笑道:

“郭子仪其祖,由魏末(北魏末期)裔居华阴,是为华阴郭氏支族,与英乂他们这一支一样,每年都会派人往太原祭祀先祖,我们不是外人,等到了朔方,下官自会联络子仪,必使振武军如臂使指,大将军勿忧。”

王忠嗣微笑点头,像他这样军方出身的大将,最看重的就是麾下的兵马听不听话,能不能被他拧成一股绳,孙子兵法有云:故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

王忠嗣既然是朔方老大,那么在他的麾下,不允许出现任何一个违背他意愿的人。

正常情况下,不听话的,直接更换就好,但是明年很可能就要开打,紧急换人容易动摇军心,不利于出征,所以王忠嗣只能另寻它法。

而眼下的朔方,就是姓郭的和姓王的说了算,同是出自太原,比较容易沟通,王忠嗣也就不打算换人了。

历史上有史可考的唐朝太原郡公,一共十六人,其中八个姓王,六个姓郭,也就是太原王和太原郭,这个爵位可没有世袭一说,非于国有大功者,不能敕封。

上一任就是郭英乂的亲爹郭知运,再上一任,是郭虔瓘,这两人都是开元初期的顶级猛将。

“今早朝会,我与李林甫牛仙客有过一番争吵,”王忠嗣脸色凝重,沉声道:

“朔方那边的情况,我很早便打听清楚了,欠饷严重,军心涣散,如果这十万贯不能与我同行,明年一战,胜算堪忧。”

“明年一战,到底能不能打起来,现在来说仍是未知之数,”郭虚己正色道:

“当然了,朝廷未雨绸缪,是有预见的,大将军可寻求东宫帮助,方便这笔钱能够尽快调拨。”

王忠嗣忧心忡忡的点了点头。

这十万贯,他是非要不可,他不像朝堂上那帮大臣一样报喜不报忧,他很清楚大唐军制早就出了问题,有没有钱,直接决定了能不能打仗。

隋末唐初,天下盛行府兵制,讲究兵农合一,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与土地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可是府兵制度到如今,已经不能顺利施行了,原因在于自高宗以来,战事频繁,大唐边境线过长,兵役繁重,而兵员的主要来源,是关中、河东、河北、河南等地。

但是戍卫区域,却远在河西陇右以及朔方范阳,那么人们势必需要远离土地,加上土地兼并盛行,失去土地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没有人愿意远赴边疆戍卫,导致避役成风,甚至以充当府兵为耻。

当下边军的主要来源,是李隆基三年前的那道诏书。

令诸镇节度使按照防务需要,制定兵员定额,在诸色征行人(指原有各种镇兵)和客户中召募自愿长住镇戍的健儿,每岁加于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使得存济。

这就是募兵了。

募兵的招募原则是户殷丁多,人材骁勇,装备由州县负责,不足则自备和亲邻资助,口粮由朝廷供给,服役期间免除本身租庸调和杂徭。

条件听起来很不错,但是王忠嗣很清楚,上面说一套,下面办一套,“不足则自备和亲邻资助”,有这一条,你还指望州县官员真会给你提供装备吗?

说穿了,该给边卒健儿的钱,没有落到实处。

没有钱,谁给你卖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