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李珏、杨嗣复是牛党骨干份子,早先受唐文宗遗托,欲扶立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因此这两人不仅是李德裕的政敌,也注定不为唐武宗和仇士良所容。
在仇士良看来,撺掇着唐武宗诛杀他们不会有什么难度。
但他只猜对了一半:唐武宗确实想杀了他们,但李德裕却坚决不同意。
唐武宗有充分的理由想杀人。他登基即位之前,李珏想扶立陈王李成美,这是唐文宗遗诏,还算情有可原。而杨嗣复想拥立的人,却是唐穆宗的第八个儿子安王李溶。
李溶的亲生母亲杨妃,是杨嗣复的姑姑。杨嗣复出于私心,甚至曾给杨妃写信,劝她仿效武则天临朝称制。这就其心可诛了。
但李德裕的理由也很充分。
按唐朝旧制,大臣如果作恶并不显着,不能滥杀。更何况唐武宗刚刚即位,诛杀大臣会导致人心不安。李德裕从大局考虑,这才连番上奏极力劝阻,请皇帝三思而后行。唐武宗最终同意赦免两人,只是将他们外放为偏远地区刺史。 失去身体的我也要在提瓦特活下去
李德裕三番五次阻挠仇士良的好事,难怪他处心积虑,必欲杀之而后快。岂料自己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在唐武宗的支持下,李德裕放开手脚,在抑制宦官专权的同时加强相权,使政归中书,保证了政令统一,促使大唐重现中兴气象。
其中,最让人扬眉吐气的两件事是反击回鹘和平定泽潞。
自唐玄宗天宝年间以来,唐朝苦边患和藩镇久矣。
回鹘是维吾尔人的祖先,与大唐帝国保持了多年友谊,并曾协助大唐帝国消灭了突厥。但自古以来,草原游牧民族必然会侵占中原农耕民族的生存空间,回鹘也不例外。
而在回鹘的西北方向,还生存着另外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黠戛斯。他们起十万骑兵打败了回鹘汗国并砍掉了回鹘可汗的脑袋,一统漠北,但没有能力建立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他们继续在叶尼塞河流域一带游荡,先后臣服于强大的辽国和元帝国,并在清朝时期分裂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成为我国的柯尔克孜族,另外一部分则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
回鹘汗国就此土崩瓦解,部族分散各地。公元841年8月,回纥某部落请求归附唐朝。当时大部分朝臣力主乘势出击覆灭回鹘,但是李德裕极力反对。他认为回鹘人协助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如今率部来降,应予安抚。只有等他们侵扰边境之时,才可兴兵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