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几人赶紧起身,等他们帮忙读完奏折后,回头一看,发现椅子统统不见了。范质很快明白了,于是主动提出废除宰相坐论之礼。
从此,宰相失去最高待遇,也只能站列班中上表奏事。明清时期更离谱,百官都要跪着向皇帝奏事,所以他们除了要熟读四书五经以外,还要苦练跪拜之功。否则一旦皇帝询问时间稍长,小身板不一定受得了。
为了整顿朝政,清明吏治,宋太祖可是操碎了心。
某次早朝时,宋太祖发现班列中不少官员交头接耳,不成体统。他看在眼中却不动声色。
退朝后,他下诏对官帽做了一次改良。
宋朝的乌纱帽又叫长翅帽,帽子的后边伸出两根一尺多长的翅子,叫展角。官员在出席朝会和其他正式活动时必须戴着它。别看两根展角好像是块布,但布里面包着的是铁片或竹篾。大臣们并排站在一起时,如果再歪过脑袋说小话,脸或眼睛不小心被展角扎一下,不是一般的疼。
很快,朝臣的班列就显得整齐严肃很多。
宋太祖本身是武人出身,虽然在客观上奠定了宋朝重文抑武的传统,但他本人在主观上未必有多重视文人。他曾经对赵普说出过内心真实的想法:用一百名儒臣分治各路藩镇,即便他们全都贪污腐败,产生的危害也远远抵不上一员武将。
也许,这才是他重视文化教育的根本原因。从建立宋朝后,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遗誓,大力充实皇家藏书,同时完善了科举制。
宋朝刚刚建立时,皇家藏书仅仅一万两千余卷,但二十年后,藏书已增加至八万多卷,几乎已与唐玄宗时期的藏书一样多。
他吸取隋唐五代时科举考试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让科考成为入仕为官最重要也最公平的途径,彻底打破了门阀世族的垄断。
首先,在准入门槛上,宋朝给了寒门庶子更多机会。在唐朝,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比如诗仙李白,因为出身商人世家,终生不得参与科举考试。但在宋朝,只要不是作奸犯科、十恶不赦之辈,都能参加科考。
其次,在防止考试舞弊上,宋朝出台了许多科学有效的措施。比如锁院制,考官人选一旦确定,就会被锁在贡院之中,禁止他们与外界联系,以避免出现泄露考题的现象。
又比如,为防止考官打分时遇到熟悉的考生而有所偏袒,宋朝设置了弥封制和誊录制。由专人把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信息用纸糊起来,形成密封卷再交给考官评分。同时,为防止考生在试卷上作标记、写暗语,所有试卷在提交考官之前还需由人重新誊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