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我来自未来(大章)

朝战是文艺创作的富矿,但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以及美国人的片子,无一例外把志愿军精妙的突击战术描述为“人海战术”,实质更为糟糕,他们拍摄出来的还不是“人海突击”战术,而是将其扭曲为日军日俄战争时期的“猪突勐进”战术,这是一种野蛮、无人道、落后的战术,背后的用心相当险恶。

一战时期,马克沁机枪应用当天内就使6万名英军士兵伤亡,自此宣告“猪突”战术的消失,更不要说有大量重装备的联合国军了。显然他们电影里的志愿军不符合史实,甚至不符合基本的智商。

如韩国去年上映的电影《高地战》中,志愿军摩肩接踵,仿佛聚集在广场上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样密集。狭小的山谷里,挤进去了上万志愿军战士……

不,当年不是这么打赢你们的。所以死伤交换比小于一比一。

外人出于某种目的,这么拍无法阻拦,但自己人就不要这么蠢了。

——这些都需要方导演统筹调度,而这个方导演本人,还有一系列其他计划。比如187cm,体重78kg的他需要在两三个月内减重到60kg以下,要从一个肌肉勐男生生减到瘦骨嶙峋。

为什么呢?

李雪建曾出演《横空出世》的司令员冯石这一角色,该片描述了新中国在罗布泊试爆原子弹的历史,根据资料,冯石人物原型“因条件过于艰苦,瘦瘦的黑黑的……”而李雪建比当时的对手戏演员更加圆润,这让他事后极其后悔,认为是演员生涯唯二遗憾的事情。

那么,极端情况下炒米都没得吃,只能吃雪的战士怎么可能还是肌肉勐男呢?其他人倒是不用强做要求,方沂是核心演员,不得不减重。而他一旦消瘦了,对于银幕外的观众冲击力是很大的。

也绝对是能横扫大陆几大奖项的精彩表演。

方沂摁着自己眉头,压力果然比《十二生肖》大得多。

“电影就叫《我来自未来》?确定不改了吗,比如改成《长津湖》或者《铁原》?”郭凡忽然问。

方沂:“那是系列片的命名法。”

郭凡:“我们这电影可能体量蛮大,相当于两部电影了。吴白鸽那导演不是要拍中国版《泰坦尼克号》吗,说是要像《赤壁》一样,分个上下两部。”

“我还没到这么拍电影的年纪。”

——————

两个星期后,正在排练话剧的宋佚接到了学校的一个任务,要求她担当新一届央戏校友配音展览会的主持人。

央戏的校友配音展览会每一届都在湘省卫视播出,现在已经是业内小有名气的专业节目。主持人是个抢手位置,一向由特别优秀(有背景)的学生担任。

这次展览会不同以往,据称校友们将参与同一部电影拍摄,在拍摄电影前来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们露上一手。该片可能是大陆近年来投资最大的战争片,共和时代、中影、英黄、阿狸文化、嗖狐影视五家总共拿出近四亿元,势必要树立一部新世纪以来大陆战争片的超级标杆。

因此这个展览会可以认为是电影主创的先行预告,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学校的校内表演,得到了诸多主流媒体的青睐,申请采访的记者比观看展览的校友还要多。

近期在央戏参观和访问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也对此很感兴趣。在他的要求下,央戏临时安排了一场他和导演方沂的前瞻座谈会。

宋佚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做主持人,因为她是剧中“王护士”一角的扮演者,也因为她是方沂的同班同学。

不过也可能是方沂发了话,要求这么做?

谁知道呢?

现在央戏的还有谁能不看他面子啊。

宋佚提前拿到稿子和配音节目名单,花了一下午练习串词。她作为专业演员以前也兼职过主持人,本来对这种事儿轻车熟路,现在却有点茶饭不思,有时候会陷入到沉思中,而且想着想着就红了脸:

“为什么让我来演女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