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孽儿自尽,愚主终丧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837 字 14天前

冯太后自知内行不谨,常令权阉侦察内外,遇有谤言丑语,立刻逮捕至监狱,也不关白魏主,便即杀毙。

青州刺史南郡王李惠,是为魏主拓跋宏母舅,所历各郡,颇有政声,只不合评谤宫闱,致为冯太后所闻,竟诬他谋逆,屠戮全家。惟待遇勋旧,恩礼不衰。就使宠臣有过,亦不肯少恕,动加箠楚,多至百余,少亦数十。不过性无宿憾,过必罚,功必赏,往往昨日受刑,明日升官,所以人无怨言,反愿效死。这是英雄手段。

中书令光禄大夫高允,历事五朝,出入三省,居官五十余年,资望最隆,年逾九十,因老乞归。冯太后怀念老成,仍用安车征至平城,拜为中书监,特命乘车入殿,朝贺不拜,且使他申定律令。高允老眼无花,按律审刑,折衷至当,曾慨然叹道:“刑狱为人命所系,不容轻忽。古称至德如皋陶,明刑弼教,应无枉滥,后嗣子孙,英六先亡。况在常人,可不再三审慎么!”

冯太后代主下诏,谓允家贫养薄,饬传乐部十人,五日一诣允第奏乐娱允,朝哺给膳,朔望致牛酒,月给衣服绵绢,入见备几杖。垂问政事,允知无不言。魏主拓跋宏太和十一年,高允病殁都城,年九十八岁,追赠司空,予谥曰文。

越三年,太和十四年(490年),太后冯氏在平城病逝,享年四十九岁。

魏主拓跋宏哀毁过礼,勺饮不入口,约有五日。何不使李冲等殉葬?

群臣上奏章固谏,始进一粥,王公表请依例茔葬,魏主拓跋宏有诏答道:“奉侍梓宫,犹希仿佛,山陵迁厝,尚未忍闻!”

王公等又复固请,乃奉葬永固陵。太尉荣阳王拓跋宏(同名),申请勉抑至情,循行旧典。

魏主拓跋宏又道:“祖宗志在武略,未遑修文,朕仰禀圣训,思习古道,论时比事,与先世不同。况圣人制礼,卒哭变服,夺情以渐,今甫及旬日,即从吉服,岂非有违古礼么?”

秘书丞李彪道:“汉明德马后,保养章帝,后崩后葬不淹旬,旋即从吉,章帝不受讥,明德不损名,愿陛下垂察!”

魏主拓跋宏复道:“朕眷恋衰绖,情所未忍,并非矫饰沽名,且公卿尝称四海晏安,礼乐日新,可以参美唐、虞,今乃苦夺朕志,使朕不得逾魏、晋,究是何意?”

群臣尚未及答,魏主拓跋宏申说道:“朕闻高宗谅闇,三年不言,若不许朕衰绖视事,理应拱默礼庐,委政冢宰,二事惟公卿所择!”

尚书游明根对道:“渊默不言,大政将旷,仰顺圣心,请从衰服!”

魏主拓跋宏呜咽道:“朕处不言地位,不应如此喋喋;但公卿欲夺朕情,遂至烦言,追念慈恩,叫朕如何释念哩!”说至此,号哭而入。

群臣亦流涕退出。

既而有诏颁发,决行期年衰服,近臣亦皆服衰,外臣得变服就练,七品以下,除服从吉,于是公卿以下,莫敢异议,追谥太皇太后,为文明太后,且屡次谒祭永固陵。

越年元旦,魏主拓跋宏乃临朝听政。魏主宏这般孝思,究竟是大孝呢,还是小孝呢?

齐主萧赜,特派散骑常侍裴昭明,侍郎谢竣,入魏吊丧,意欲朝服行事。北魏命着作郎成淹,据经辩驳。

裴昭明等人无词可答,于是改易吊服,北魏朝廷亦命散骑常侍李彪,随使报聘。既至南齐朝廷,齐为置宴设乐,李彪固辞道:“主上孝思罔极,兴坠正失,朝臣虽除衰绖,尚是素服从事,使臣何敢仰叨盛贶呢!”

齐主萧赜见他尽礼,颇加器重,因而撤乐留饮,馆待数日。及李彪陛辞北还,车驾亲送至琅琊城,且命群臣赋诗,作为嘉宠。李彪亦申谢而去。嗣是南北又复通使,李彪六次往返,均不辱命。

那魏主拓跋宏却有心复古,正祀典,作明堂,营太庙,周年祥祭,易服终哭,谒永固陵,哀瘠殊甚。

先是冯太后在日,忌拓跋宏英敏,恐于己不利,曾经在严寒时候,把他关在空室,绝食三日,意欲把他废立,还幸朝右大臣,上疏切谏,因得释出。嗣又由权阉暗中谗构,致拓跋宏无故受杖,拓跋宏竟毫不介意?

及丧已逾期,还是哭泣不休,魏臣多退有后言。可巧隆冬大旱,兼遇大风,司空穆亮,借此进谏。谓天子父天母地,子或过哀,父母亦必不欢,今和气不应,未始非过哀所致,愿陛下袭轻裘,御常膳,庶使天人交庆云云。魏主拓跋宏却下诏辩驳,说是孝悌至行,无所不通。今飘风旱气,是由诚慕未深,不能格天,所言咎本过哀,殊为未解等语。

冯太后尝欲家世贵宠,简选冯熙二女,充入掖廷。后宫林氏,生皇子恂,魏主拓跋宏拟废去故例,不令林氏自尽,独冯太后不肯俯允,迫令依旧施行。皇子拓跋恂尚未得立储,林氏却先被勒死。到了太和十七年,魏主终结守丧,始知自己生母为李夫人,于是追尊为思皇后,并册谥故妃林氏为贞皇后。

惟总不忘冯氏旧恩,续立文明冯太后的兄长冯熙的次女为皇后,其长女为昭仪。昭仪乃是是庶出,所以妹尊姊卑。只是娥眉争宠,狐媚工谗,免不得要捣乱宫闱了。有诗叹道:

背父忘仇已不伦,哪堪更尔顾私情

国风敝笱贻讥久,二女如何再近身!

北朝方隐构内衅,南朝又迭报大丧。欲知一切情形,待至下回申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