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拓跋宏听闻败绩,命锁三将至悬瓠,高聪与刘藻流戍平州,傅永亦被夺了官职,连王肃亦坐降为平南将军。王肃请再遣军援救涡阳,魏主拓跋宏复谕道:“卿何不自救涡阳,乃徒向朕絮聒,更乞派兵?朕处若分兵太少,不足制敌,太多转不足扈跸,卿当为朕熟筹!义阳可取乃取,不可取即舍,若失去涡阳,卿不得为无罪哩!”
王肃得了此谕,于是撤去义阳的包围,转而救援涡阳,步骑共十余万人,裴叔业看见北魏士兵势力强盛,不敢抵抗敌军,夤夜退兵。翌晨被魏兵追杀至及,杀伤甚众,于是只好匆匆的退走,而保镇义阳。王肃亦收整军队而回。齐朝廷军队士兵又败了。
齐主萧鸾听闻军队连得败耗,颇怀忧惧,渐渐的就积忧成疾,不能视朝。宗室诸王,都入内问安。萧鸾叹道:“我及司徒诸儿,多未长成。独高、武子孙,日见壮盛,将来终恐为我患呢!”既而太尉陈显达进谒,萧鸾述及己意,陈显达道:“这等小王,何足介意!”
萧鸾闭目不答。及陈显达退出,萧遥光入见,萧鸾复与其议论及事,正中萧遥光下怀,便竭力撺掇,劝萧鸾尽歼高帝、武帝的一干子孙。原来萧遥光素有躄疾(指瘸脚病这一生理缺陷,特指两脚残废导致无法正常行动的疾病),每乘肩舆入殿,辄与皇帝萧鸾屏人(屏退其他人)密谈(秘密交谈),萧鸾即向左右之人索取了香火,供爇案上,自己呜咽流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次日,必杀戮同宗,萧遥光非常快意。他的存心,并非为萧鸾的子孙计,实欲借萧鸾逞凶,灭尽高、武二帝的后裔。等到萧鸾死,却好把那些鸾子鸾孙,再加翦灭,将来的齐室江山,容易占住,也得安然为帝。现在这个齐国皇帝萧鸾未曾察觉,还道是萧遥光爱己,惟言是从,萧遥光遂乘萧鸾身体有疾,矫制收捕高帝、武帝的子孙,共得十王,一律杀死。
欲知十王为谁,由作者收集其资料表明如下:
河东王萧铉,乃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九子,时年十九岁。临贺王萧子岳。乃是齐武帝萧赜的第十六子,时年十四岁。西阳王萧子文,乃是齐武帝萧赜的第十七子,年亦十四岁。衡阳王萧子峻。乃是齐武帝萧赜第十八子,年亦十四岁。南康王萧子琳,乃是齐武帝萧赜的第十九子,年亦十四岁。永阳王萧子岷,乃是齐武帝萧赜的第二十子,出继衡阳王萧道度为孙,时年亦十四岁。湘东王萧子建。乃是齐武帝萧赜的第二十一子,时年十三岁。南郡王萧子夏。乃是齐武帝第二十三子,年仅七岁。巴陵王萧昭秀,由临海王改封,乃是文惠太子的第三子,时年十六岁。桂阳王萧昭粲。文惠太子的第四子,年才八岁。
自这十王被杀后,高帝、武帝的子孙,得封王爵诸人,无一留遗,煞是可叹!从前齐世祖武帝萧赜在日,曾经梦见一只金翅鸟,突然飞下殿廷,搏食了小龙无数,始飞上天空。
文惠太子萧长懋,亦曾经语竟陵王萧子良道:“我每见鸾,辄怀恶心,若非彼福德太薄,必与我子孙不利!”至是如今果然皆验。
萧遥光既杀死了诸王,乃使公卿诬构十王罪状,请正典刑。萧鸾尚有诏不许,俟到再奏之后,方才允议,且进升萧遥光为大将军,并改建武五年为永泰元年。
大司马王敬则,出任会稽太守,因见萧谌、王晏,依次受诛,未免动了兔死狐悲的观感。至此复闻高帝、齐武帝的子孙,悉数惨被尽歼,又加了一层疑惧。自思为高帝、武帝旧将,终究还是会被嫌,于是日夜筹划,尚苦无自全计策。齐主萧鸾却感到也相疑,不过因他年纪已经七十岁,并居在内地,所以稍稍放心,未曾诛夷。
王敬则的长子王仲雄,留侍殿廷,雅善弹琴,王宫中留有蔡邕汉人时期留下来的焦尾琴一具,由萧鸾赐给王仲雄鼓弹,王仲雄操懊侬曲,曲中有歌词云:“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又有语云:“君行不净心,哪得恶人题!”萧鸾闻此琴声,愈加猜疑生愧。及寝疾日笃(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特命张瓌为平东将军兼吴郡太守,防备王敬则。王敬则为此感到大惊,说道:“东无寇患,要用什么平东将军?大约是欲平我呢。我岂甘心受鸩么?”
徐州行事谢朓,乃是王敬则的女婿,王敬则的第五子王幼隆,曾经为太子洗马,与谢朓秘密书信往来,约同举事。
谢朓竟执住来使徐岳,奏报朝廷,于是萧鸾决计加讨,指日遣兵。消息传到会稽,王敬则从子(侄子)王公林,曾为五官掾,劝王敬则急速上表,请诛杀王幼隆,自乘单舸还都谢罪。王敬则不应,竟举兵造反,扬言奉南康侯萧子恪为主,将入都废掉萧鸾帝位。萧子恪乃是豫章王萧嶷的次子。为这一番传闻,遂令大将军始安王萧遥光,驰入报告萧鸾,请将高帝、武帝的余裔,无论长幼,悉召入宫,一体就诛。
齐明帝萧鸾已经病情加剧,神思难得清明,只好模糊答应。
王敬则以拥立萧子恪为名义而起兵造反,但是,萧子恪吓得逃跑了,不知逃到了什么地方。始安王萧遥光劝说明帝把高帝、武帝的子孙全部杀掉,于是齐明帝萧鸾把诸位王侯全部召入宫中。晋安王萧宝义、江陵公萧宝览等人在中书省,高帝、武帝的孙子们在门下省,齐明帝萧鸾命令他们每人只可以带随从两人,超过了以军法从事。诸位王侯中还是幼小的孩子,齐明帝萧鸾命令由他们的乳母把他们带进宫里来。这天夜里,齐明帝萧鸾又命令宫中的太医煮了两斛花椒水,又命令都水官备署办棺材数十具,准备到三更之时,就把诸王侯全部毒死。
有诗叹道:
忍心竟欲灭同宗,狼子咆哮亦太凶;
待到东城匍伏日,问他曾否得乘龙!事见下文。
毕竟高帝、武帝诸孙,是否同尽?容至下章节说明。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二次出师,再次攻打襄邓,实是忿兵,忿兵必败。其所以幸胜者,由齐君臣之互相猜忌,所遣将吏,未肯为主尽力耳。萧谌诛矣,王晏死矣,两人有辅佐皇命的大功,结果却是如此遭遇,比如裴叔业、崔慧景、萧衍诸人,能不寒心!心一寒而气即馁,欲其杀敌致果,谈何容易!然魏兵且有涡阳之败,以屡胜之傅永,亦致狼狈奔还,忿兵必败之言,非其明证欤?齐主鸾不能外攘,专事内残,萧遥光得乘机而入,屠戮十王。前用萧鸾者为萧道成,后用萧遥光者为萧鸾,卒之皆授人以柄,自取覆亡。萧遥光后来虽诛死,而东昏已成孤立,齐祚不永也有是此夫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