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闻言,点头附和:“李相所言极是,但遣送皇室宗亲之事,需谨慎处理,以免伤及皇家颜面,又令百姓心寒。至于边境集市与兵力部署,则可作为缓兵之计,同时加强边防,以防不测。”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各持己见。有人主张强硬拒绝,以彰显大宋威严;有人则赞同妥协,以换取片刻安宁。
朱胜非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臣认为先以和谈稳住金朝,暗中积蓄力量。”
赵构一时间没了主意,他不知道如果不答应,金人是不是又会兴兵伐宋。
面对朝堂上的激烈争论,赵构的眉头锁得更紧了。他深知,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大宋的国运与万千百姓的安危。朱胜非的话像是一股清流,让他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朱卿所言,确是中肯之论。”赵构沉吟片刻,目光再次扫过众臣,“朕亦知,承认燕云十六州并非易事,岁币之负亦如重担压肩。但大宋目前,实不宜再启战端,百姓已饱受战乱之苦,朕心何忍?”
说到这里,赵构的声音里不禁带上了几分沉痛与无奈。
他继续道:“然则,我大宋岂可轻易屈服于外敌?李相、张卿所提之策,实为权宜之计。朕意已决,先以和谈稳住金朝,但绝非无条件妥协。表面应允,暗中筹备,此乃上策。”
赵构的话语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至于遣送皇室宗亲之事,朕自有计较,定不会让皇家颜面受损,亦不会让百姓心寒。边境集市与兵力部署,务必周密安排,既要缓和局势,又要确保万无一失。”
众臣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虽然心中仍有不甘与忧虑,但他们也明白,在当前形势下,和谈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朝堂之上的紧张氛围逐渐缓和,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