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八月十五,写给兵的怀念

季云的故事 刘季云 1105 字 1个月前

兵,我的挚友,我们的故事像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充满了悬念和遗憾。中学二年级的相识,奠定了我们深厚的友谊基础。岁月如歌,大学时期的一个中秋节,我们相约去南湖公园赏月。

八月十五,月亮如银盘般悬挂在天际,南湖公园的夜色中,路灯柔和,树影婆娑。我和兵用书包装了两瓶当时我们能买到的最好通化红葡萄酒,买了些葡萄和月饼,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开始了我们的赏月与聊天。

“你还记得上一次我们这样畅谈是什么时候吗?” 兵的声音带着一丝怀念。

我闭上眼睛,思绪飘回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都已步入大学。”

我们打开了红酒,人手一瓶轻轻摇晃着瓶中的液体,让香气四溢。月光洒在我们的脸上,兵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他的脸庞上,岁月的痕迹已经开始显现,但那双眼睛依旧明亮,闪烁着对生活的热情。

“大学生活怎么样?有没有遇到让你心动的女孩?” 我好奇地问。

兵笑了笑,嘴角上扬,“心动?或许吧。但你知道,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作家。”

我点头,兵的梦想我早已知晓。我们的话题随即转移到了国内外的小说评论上,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到巴金的《家》,《春》,《秋》我们讨论着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葡萄的酸甜在口中爆开,月饼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我们的话题如同这夜晚的风,自由而无拘无束。爱情、家庭、人生理想,我们无所不谈,直到午夜时分。

公园的巡逻警察路过,他们的目光中带着一丝不解。我们被规劝回家,但心中的热情并未因此减退。兵在告别前,突然对我说:“等我,我会为你写一个个人小传。”

我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承诺,更是我们友谊的见证。

在那些年,南湖公园是我们城市的一颗明珠,湖水清澈,柳树婆娑,是年轻男女常去的恋爱胜地。那年夏天,我和我的爱人还沉浸在热恋的甜蜜之中,而兵,尽管才华横溢,却依旧孤身一人。他的性格内向,加上家庭的困难,让他对爱情保持着一份谨慎。

我与兵的友情深厚,总希望能为他做些什么。那时候,我想到了华,我的发小,邻居家的漂亮女生。她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是同事,两家关系亲密,我对她的家庭和人都了解甚深。华性格温柔,善良大方,也是个高挑的大学老师。我觉得她与兵会是天作之合。

我与爱人商量后,决定牵线搭桥。我们约好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邀请兵和华一同前往南湖公园划船。那天,蓝天白云,微风轻拂,湖面上波光粼粼,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

我们四人在湖边租了一艘小船,兵和华坐在船尾,我和爱人坐在船头。兵穿着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衬衫,华则穿着一袭淡蓝色的连衣裙,两人在船上相谈甚欢。我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喜悦。爱人则在一旁轻声地笑着,她的眼中也闪烁着对这一对新人的祝福。

船在水中缓缓前行,我们时而划桨,时而任由船随着水流飘荡。兵和华的话题从南湖的美景,谈到了各自的生活和理想。兵谈及他对教育的热爱,华则分享了她对医学的执着。两人的对话中,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光芒,那是对彼此的欣赏与认同。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湖面上,也洒在了兵和华的身上。他们的影子在水面上交织,仿佛预示着他们未来的生活也将如此紧密相连。那一幕,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兵和华真的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南湖公园的见证下,缓缓展开。而我,作为他们爱情的媒人,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幸福。我知道,我为兵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也为华找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伴侣。

岁月流转,兵的生命却因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而离去,让我的世界失去了一抹色彩。他承诺的小传,也成了永远无法完成的遗憾。

兵,是我同学和朋友中比较睿智的。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在医大食堂工作,母亲因早年的肺结核一直居家,家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尽管如此,兵却拥有一颗渴望知识的心。

记得初次与兵相识,是中学二年级时他也从医大子弟学校转入我们班的,不过再子弟学校时我们俩不在一个班并不认识。他个子高,分配在最后一排,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手里捧着课本,专注地阅读。他的专注和渴望,让我心生敬意。从那时起,我们便成为了朋友,共同分享每本书中的故事和智慧。

兵的家境并不富裕,家中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因此,每当我从图书馆借来新书,我总是第一个想到他。我们常常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分享各自的见解。我的书,成了我们友谊的桥梁。我也常去他们家里玩或学习,也认识了他的父母和姐姐。他也经常来我们家,我们家的书架对他是开放的,我的父母也希望我和他多在一起,这样我们能相互帮助。父母总是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多来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学的最后一年,在父亲的中学同学的帮助下(八中有两位老师是父亲解放前的同学),我转学了到了长春八中,但我没有忘记兵。我帮助他转到了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78年下半年,学校开始分文理班,兵选择了文科,我在理科班,我们俩每天一起骑车上学放学。我们的友谊在知识的海洋中继续航行。我们俩同年考入大学,他因为家庭困难选了东北师范大学读书,我考入了吉林大学。

大学毕业后,兵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因为他知道,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他留校任教,最终成为了马列主义教育课的教授。然而,命运总是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