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号,宫本一郎和东龙次郎一大早就来到了帝国饭店,准备与赵志、于兵会晤,商谈投资事宜。
昨夜,宫本一郎连夜召集了经济学家,经过通宵达旦地测算,发现赵志说的很有道理。
房地产投资每增加一元,就可以拉动5元以上的GDP。
至于赵志说的9元,他们无法验算出来。
倭都的经济学家有点不自信,认为自己可能遗漏了某些关键信息,毕竟,9元可是米国的经济学家算出来的。
到现在为止,倭都的经济学家还在测算。
不论是5元,还是9元,但大方向是没有错的,那就是房地产对GDP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宫本一郎看着升起的骄阳,心里担忧不已。
赵志嘴上说的好听:即使没有优惠,四方地产也会投资。
这话只能骗骗普通百姓。
商人重利,如果没有优惠,四方地产很可能以各种理由拖延投资的时间。
倭都不能说是一片废墟,但至少有一半还是废墟。
日启商事要了3万多亩的土地,后来讨价还价降低到了2万多亩,但也把倭都持有的公共土地消耗了一大半。
四方地产的投资远高于日启商事。
天知道他们会提什么离谱的要求。
倭都政府持有的土地,有两个来源,一是战争中,米国大量使用燃烧弹,将倭都付之一炬,无数百姓身亡,他们持有的土地无主,又被政府收了回去。
第二部分的土地来源,是土地改革中,从地主阶级手中赎买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提倭国在二战后的土地改革。
战前的倭国农村,土地集中在寄生地主手中。
什么叫寄生地主?
指那些不事生产,通过将持有的土地出租给佃户获利的地主阶级。
寄生地主基本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他们不愿意引进新技术以提高农业产量,而更愿意收取地租同时兼营高利贷,用所得资本投资工商业,获得高额利润。有的寄生地主本身就是大资本家,通常不在农村居住,对农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不甚关心。
另一方面,广大佃农承受着高额佃租,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加强农业投资,以至于战前倭国的农业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粮食常年无法自给,不得不依靠海外殖民地供应。
1929年席卷全球的大萧条给倭国农村以沉重打击。由于对外贸易恶化,倭国关东及东北地区以生丝业主导的农村经济纷纷破产。凋敝的农村成为法西斯思想的温床。为解决农村问题,倭国政府鼓励农村过剩人口“开拓满蒙”,不断压缩华国的生存空间,最终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农村的贫困化成为倭国“国内问题国外解决”走向侵略道路的内因之一。
倭国战败后,在米国主导下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耕者有其田”,消灭寄生地主。主要内容为,北海道在村地主保留4町步(一町步约合14.8亩),其他地区在村地主保留1町步,其余土地全部由国家收购。不在村地主的土地全部强制收购,转售给佃农。
1945年佃耕地总计237万町步,其中被收购的耕地为190万町步,佃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从1945年的46%下降为1950年的10%。
强制征收的耕地由国家售与佃农及其他农地经营者。售地价格与征地价格相同,但由于战后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大米价格在4年内上涨了28倍,因此到1950年时,耕地的实际售价仅为征收价格的5%~7%。
因此,在日启商事投资之前,倭都政府手里持有数万亩的低成本土地,这些土地虽然大多在农村,但建设工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八点十分,赵志和于兵姗姗来迟。
他们昨夜在樱花会馆刺激了大半夜的倭都经济,直到凌晨才返回帝国饭店。
如果倭国这俩货没来,老赵估计要睡到中午。
不管赵志心里怎么不情愿,但他一见到宫本和东龙,立即小跑着过来,热情地握手,
“怠慢!怠慢!”
几人一番寒暄后,并排走进早已准备好的房间,准备商务谈判。
其实,这不能算是谈判,顶多算是一次相互试探的会面。
大老板定下基调,剩下的交给手下的团队具体负责!
双方才一落座,东龙次郎就拿出两份文件,分别递给赵志和于兵,
“赵桑,都厅对您的花园式办公区,全力支持!我们彻夜未眠,并耗干了都厅的所有资金,终于凑出了一块土地,免费赠送给四方地产!于桑,我们同样赠送了一块地给康泰食品。”
赵志一听有便宜可占,连三辞三受的美德都忘了,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接过,
“既然是倭都人民的心意,我就愧领了!”
于兵见老赵两眼冒光,嘴角抽搐了两下,连忙轻轻咳两声,提醒他注意形象。
赵志正春风得意,看都不看于兵,迫不及待地打开文件,可惜,他不认识倭文,幸好谢智在,小声提醒道,
小主,
“这块地距离银座只有3公里,面积约511亩左右!”
赵志纨绔归纨绔,肚子里还是有货的,他在心里简单计算了一下。
距离银座只有3公里,算是倭都的核心商圈,亩地价大概在米元左右。
总价值约等于捐赠的1000万米元,所以,这块地是倭都的回礼。
四方地产略占了些便宜。
就凭这块地,那1000万捐的就很值得!
还是华子玩的高明呀,愣是把生意玩成了人情!
赵志再次和宫本一郎和东龙次郎一一握手,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