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打算从哪儿找绣娘,成本怎么控制,定价又该如何定?”
一连三问直接将宋晚舟问得哑口无言,她还真没想过这些具体的问题。
宋芫一副不出他所料的神情,看吧,做生意可没那么简单。
不过他也没打算就此让宋晚舟打退堂鼓,毕竟尝试与成长是好事。
“这样吧你先写份计划书给我。”宋芫稍稍指点道,“计划书里要详细写明你们对绢花簪子生意的规划,包括绣娘的招募途径、材料成本的预算、定价策略,还有店铺的的选址、装修风格等等。”
“写完之后交上给我,等我看过,再考虑要不要给你投资。”
宋晚舟一听宋芫没有直接拒绝,反而给了她一个机会,顿时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写计划书的!我和倩倩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好的!”
宋芫见她这副干劲十足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笑,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行,那我就等着看你的计划书了。”
“不过,你可别光顾着写计划书,功课也不能落下。”
自从宋争渡考完院试回来,就不必再回私塾读书了,等入秋后,便可以到县学报到。
没错,这时候的官学也分学期制,春季是上元入学,六月农忙时会放一段长假,秋季则是八月开学。
比上私塾要轻松许多。
毕竟私塾是常年开课,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有几天假期。
宋芫也曾奇怪怎么私塾比县学还还要严苛。
后来经宋争渡解释才知道,私塾的学子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家出身,没有深厚的背景和资源,唯有拼命苦读,才能赶上那些家底殷实、教育资源丰富的学子,争得一丝出人头地的机会。
故而私塾夫子对他们的要求极为严格,就是希望他们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摆脱贫困的束缚。
小主,
也正是因为何夫子的严厉教学,私塾学子们的学业进步飞快,每隔几年就有学子考中秀才,要不然当初顾家又怎会将顾千帆送来这私塾读书,正是看中何夫子治学严谨,育人有方。
而县学则不同,能进入县学的学子大多已经通过了院试,算是有了功名在身,未来的前途相对明朗。
县学的教学方式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读书,还会教授礼仪、骑射、琴棋书画等技艺,旨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士子。
听宋争渡这么一说,宋芫也顿时反应过来,这私塾不就像现代的衡水中学,以高压、高强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达到快速提升学业成绩的目的。
而县学则更像是大学,注重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扯远了,再说回距秋季入学还有半年之久,这也是极难得的一次长假,看他放假还都孜孜不倦地埋头读书,还给也宋晚舟安排上功课,宋芫着实哭笑不得。
趁着去城西城西查看工坊选址,宋芫顺便将宋争渡也带了出来,想着让他放松放松,别总是埋头读书。
毕竟这难得的长假,也不能全耗在书本上。
也正好避开那些上门拜访的客人。
要不是宋芫在别苑住习惯了,懒得换地方,他早就带着宋争渡和宋晚舟搬去别处住了。
不过,宋芫心里也清楚,这些上门拜访的人大多是冲着宋争渡的案首身份来的,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
宋芫带着宋争渡在城西转了一圈,看了看工坊的选址,又去集市上买了些初春鲜嫩的时蔬和点心,便打道回府。
回到家后,宋芫发现宋晚舟正坐在院子里写写画画,似乎在忙些什么。
他走过去一看,发现宋晚舟正在写计划书。
“哟!在写计划书呢?”宋芫笑着问她,“写得怎样了?”
宋晚舟看他过来,赶紧遮住纸张,嘟囔着说:“大哥,你别着急看嘛,还没写完呢。”
宋芫笑了笑:“行,那你慢慢写,可别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