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大的地方则可以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而云贵高原因为河流众多,水资源极其丰富,故而非常适合修建梯田。
华夏的梯田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如今的永昌郡基本没有出现梯田,主要原因还是当地百姓落后的农耕知识造成的。
作为善于屯田戍边的名将,赵充国自然对梯田非常熟悉,他跟随王翦来到不韦县后,巡视了整个永昌郡东部地形,当即认为在这里修建梯田乃是绝妙之事。
这一年的时间,赵充国带领将士与当地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梯田,不但传授当地百姓许多他们从未听闻的农耕知识,还带来了先进的农耕装备。
整个永昌郡东部,因为梯田的建设,种植面积达到了原来的三倍。
永昌郡地处大汉的边疆,这里落后程度比起西北甚至犹有过之,即使数百年过去,在王翦看来,永昌郡与当年大秦时代相比,并没有变化多少。
曾经商鞅变法之中,就有一条规定:农耕收获时,产出的粮食最多者,可以免除百姓当年的徭役与税赋。
王翦在这样的基础上,稍微改良一下,每次农耕收获时,产出的粮食前五十名,可以免除自己当年的徭役与税赋;第五十一至一百名者,免除当年的徭役,以及只需缴纳一半的税赋。
因为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是国家所有,而平均分给当地的百姓,百姓们每年向官府缴纳规定的租税即可。
为了鼓励百姓的积极性,赵充国还向王翦建议道:“王兄用当年商君的办法,确实能提高百姓们的积极性,但是土地始终不是百姓自己的,会让他们缺少归属感。
如果每年奖励产出粮食最多的几位,永久赐予他们土地,并签订田契。得到土地的百姓,可以凭借田契自由买卖土地,或是作为家族的祖地,传承下去,必能让百姓们归心。
何况这里无主的土地太多,就算这样的政策持续数百年,也不可能赏赐完啊!这样还能让当地的百姓更加的拥戴我们。”
最终王翦决定:每年粮食收获时,会安排政府人员前去核实,产出粮食前十名,会赏赐官府划分的土地,并签订田契。有了田契,得到土地的百姓可以自由买卖。
虽然私有土地仍然需要向政府缴纳赋税,不过,汉朝的土地税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只有“三十税一”,也就是三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