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战国四将之首,武安君也不过如此吧?

王国、韩遂派遣前任酒泉太守黄衍前往冀城,劝说傅燮投降道:“没有永恒强盛的王朝,当年大秦一统海内,多么不可一世,也仅仅存在了十余年。

如今两汉的历史已经接近四百年,气数已尽,现在天下大乱,有能力者而得之。

如果傅兄能相助我等,上能成就王霸之业,下亦能达到伊尹、姜子牙的功绩,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了?”

傅燮按住长剑厉声呵斥道:“你曾经是朝廷的边疆大吏,为大汉镇守一方,如今竟然帮助反贼来作说客,对得起列祖列宗吗?正所谓,求利焉而逃其难,且诸侯死社稷者,正也!

看在你祖上曾经有功于社稷,傅某不斩杀你。速速回去,告诉王国,让他亲自来冀城下,与我决一死战。”

黄衍返回后,王国亲自带兵来到冀城附近。

傅燮带领仅有的数百人冲出冀城,与叛军决战,最终死于乱军之中!

傅燮的死讯传到京城后,汉灵帝刘宏十分哀痛怜惜,下诏追封傅燮,谥号为“壮节侯”。

傅燮死后,叛军敬仰其为人,没有为难傅燮的儿子傅干。

傅干返回家乡后,闭门不出,苦读圣贤之书。

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邀请傅干来朝廷任职。

傅干官至扶风太守,在扶风郡颇受治下百姓的爱戴。

不过,却英年早逝,曹操得知消息,哀叹不已。

北地傅氏在傅干之子傅玄这一代,达到鼎盛。

傅玄少年时因父母早亡,父亲傅干又是品德高尚的清官,家无余财,导致家里非常贫困。

傅玄发奋读书,誓要改变家族的处境。

傅玄的天赋奇高,从小就博学多识,文采出众,通晓音律。

与祖父傅燮一样,性格刚强正直,不能容忍别人的短处。

傅玄最初在郡里任计吏,后来得到司马懿的赏识,而被提拔为着作郎,奉命撰写《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