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古国严重缺水,楼兰王向汉王朝求援。
然而当时汉王朝的天命早已被曹魏取代,曹魏对于凉州的掌控本来就非常薄弱,楼兰古国又位于西域。
但是曹魏的领导人见到西域的小国前来求援,又不好拒绝,当时的曹魏执政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派人前去敦煌郡,希望本地的官员能够帮助楼兰古国。
驻守敦煌郡的索勒率领一千余将士来到楼兰国,又以中原王朝的命令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军队三千人。
多国士卒不分昼夜挖掘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古国,缓解了楼兰缺水的困境。
不过,却因为此次援救楼兰国,疏通注滨河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流经罗布泊的河流改道。
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在此后,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古国,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仅如此,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因为河流的改道,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曾经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也在黄沙满途,行旅裹足中,渐渐变得人迹罕至。
白龙堆位于罗布泊东北部,是一片盐碱地土台群,绵延近百公里。
由于水蚀和风蚀作用,形成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长条状土丘群。
由于白龙堆的土台以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颜色呈灰白色,有阳光时还会反射点点银光,似鳞甲一般。
汉代时,当地人将这片广袤的风蚀性地貌称之为“白龙”。
从白龙堆外围望去,白龙堆里面就像是一群群在沙海中游弋的白龙,白色的脊背在波浪中时隐时现,首尾相衔,无边无际,气势宏伟。
白龙堆地处天山南道路段,所谓的南道即昆仑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之间的东西通道,这条通道东自阳关,西至帕米尔高原。
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白龙堆仍然是一处无人的危险区,在炎热的夏日,环境十分恶劣。
大部分行人走到这里时,自身携带的补给已经用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