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整个汉王朝在东南方最偏远的县城,东侯官县历史悠久。
周朝时,属于“七闽地”。七闽是福建的古称,乃周朝古史对七闽及周边地区的七大蛮族部落的总称。
春秋战国时代,属越国辖地。
秦始皇一统华夏后,设立闽中郡,东侯官县位于郡内,称华安县。
不过,由于闽中郡太过偏远,秦国没有像对南越那样派遣官员治理教化,闽中郡只是名义存在,并没有实施统治。
刘邦建立大汉后,封勾践后裔无诸为闽越王,东侯官县成为其属地。
闽越立国后,大力吸收汉人的技术与各方面经验,大兴冶炼业,推广铁器具,发展生产,从而提高了本地原本落后的生产力。
数十年间,闽越国军事经济农业等各方面实力的迅速增长,实力强大的同时,野心也开始膨胀。他们不再满足偏于一隅之地,开始与汉王朝的边境摩擦日益加深。
这如何能让两汉时期最大的战争狂人忍耐住?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刘彻派遣大军征伐日益猖獗的闽越国。
当时的大汉王朝可谓是整个东亚的霸主,连鼎盛时期的匈奴都不是对手,闽越国又如何能与大汉匹敌。
闽越国被灭后,汉武帝为了消除后患,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屠杀王室成员。
部分王室与贵族开启了大逃亡模式,逃入山谷篁竹之中者,成为后来江东地区的“山越”。
一部分遁入深山老林不再出世,成为后来华夏畲族的先祖。
善用舟者远逃到夷洲岛或是交州的南部,东南亚等地区,汇入当地的土着中。
先秦至西汉,称华安县,东汉时改名为东侯官县。
…………
暮春的江南,细雨如织。
会稽郡东侯官县郊野,一个身影走过海滩,自晨雾中蹒跚而出,自然便是从夷洲岛归来的虞子期。
他的葛衣早已被海风与岁月撕扯成缕,露出古铜色皮肤上交错的白痕,那是夷洲岛上荆棘与石刃留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