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跨越四百年的兄弟情义

…………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三月初三。

落日熔金,豫章郡南昌县的城郭,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的金碧辉煌。

项羽凭栏远眺,赣水如带,舟楫如梭,这是他自来到这个时代后,凭借“千载之下,无人能出其右”的武勇,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却经常感觉到宫墙外飘着楚歌的余韵。

正在此时,只见虞姬捧着帛书款款走来,裙裾曳过青石砖,像故国的流云。她将信笺按在胸前,眼中满是喜悦之色,声音里浸着青梅酒的微醺道:“羽哥,好消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妾身收到了来自会稽的家书。”

“是吗?虞妹同如今的会稽虞氏似乎没有相熟之人。当初我们刚到会稽时,本王曾经劝你回家族去看看,却被你拒绝了。如今为何只凭一封家书,就如此欣喜?”当年的余姚虞氏并非家族所有人都支持项羽。

为此虞子期、虞姬兄妹与不支持项羽的那部分族人闹得非常不愉快,这些项羽都知道。

故而对虞姬收到家书如此兴奋,反而感到有些不解。

“那要看是谁写的家书了。羽哥请看,书信的落款是子期,而且兄长的字迹,妾身一辈子都无法忘掉。

因为小时候,族中本是不允许妾身学习书法,是兄长偷偷教妾身读书识字与书法。

兄长的字迹,妾身又如何会忘记了?

没想到继我们之后,连兄长也来到这个时代了!”虞姬兴奋的说道。

“什么,真的是子期?”原本平静的项羽,突然间激动起来。

虞姬将帛书在在案上铺开,信上虽只有寥寥数行,但这苍劲有力的字迹,项羽又如何不识得?绝对是当年他的亲卫队长,虞姬的兄长虞子期的笔迹。

帛书上还有江东竹沥的气味。

此时的项羽早已经虎目含泪,他忽然想起巨鹿之战前,虞子期为他系紧铠甲的铜钩,甲胄相击的清音,恍如隔世。

他想起了在虞姬自刎后,自己准备突围时,虞子期自愿留下来,准备带领受伤的残余将士们,为他拖住汉军的步伐。

“兄长应该是与我们同时来到这个时代,只是我们的落脚点是会稽郡,是昔日的故乡,而兄长却流落海外的荒岛,一待就是四年。

兄长恨不得马上来到南昌县,只是他一路漂洋过海,身体已经不堪重负,需要多多休息调养,希望我们能安排一叶小舟,将他接到南昌县来。”虞姬右手捂嘴,泪眼婆娑的说道。

项羽凝视宫檐下新筑的燕巢。

当年乌江畔折断的霸王枪,早已经在豫章的铸剑炉里重获新生。

项羽抚过虞姬腕间褪色的五彩缨络,那是另一个时空的秣陵初夏,虞子期在演武场赢得的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