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学者在接触梅森会之前,大多才能平庸,可自加入梅森会后,旋即一飞冲天,于短时间内成为多个领域之专家,并着有多部作品。
例如,当今被法国人誉为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及解析几何之父的勒内·笛卡尔。
此人自幼于神学院求学,整个学生时期默默无闻,后在父亲建议下,前往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律。
二十岁大学毕业,因求职无果,遂从法国赶赴尼德兰寻觅机遇,直至二十二岁,方加入拿骚的莫里斯军队,充当一名雇佣兵。
从军数年,未有丝毫功绩,无奈之下,于 1625 年近三十之龄回归法国巴黎。
在巴黎,他结识马林·梅森,并加入梅森会。自此,他的人生开始平步青云,先是着成《指导哲理之原则》,继而发表《论世界》、《气象学》、《屈光学》和《方法论》等与神学及法律毫无关联的哲学与自然科学论文。
在好奇之下,傅山找到了部分论文,经过仔细研究,这才发现笛卡尔提出的各种观点无不是从中华典籍中抄袭而来。
笛卡尔把朱熹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翻译为三类:真知、想象和感觉。
又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解释为:思想本良知,良知本是思想,良知是思想的标志。
他阐述的真理,也就是真实物质的性质,则来自于中华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
杂糅以上思想之后,他提出了二元论以及理性主义的哲学理论,还提出了一句被整个欧洲奉为经典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若是笛卡尔突然爆发出来的成就还能用游历欧洲,突然顿悟来解释,那么布莱士·帕斯卡的表现就有些惊悚了。
此时的布莱士·帕斯卡只有11岁,他于1631年随着全家移居巴黎。
由于其父亲艾基纳.帕斯卡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还受过高等教育,就被准许加入了梅森会。
布莱士由此也跟着父亲经常去梅森会参加各种学术研讨,神奇的是,一个没上过学仅受过家庭教育的孩子,居然在半年后写出了一篇颇具水准的数学论文——《振动与声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