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解决草原叛乱的竟是朱桂,这让朱元璋既无奈又感慨。
整个事件,朱元璋几乎是亲手将功劳递给了朱棣,可朱棣却没有把握住。
这促使朱元璋重新考虑他的布局。
他原本希望通过扶持藩王,找到能与朱桂抗衡的力量,以维护皇权的稳定。
尽管他偏爱朱桂,但治国与打天下不同,稳定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他不得不清除那些权势过大的臣子。
朱桂的权势也在增长,但作为儿子,朱元璋自然不会对他下手。
为了维稳,他需要一个能与朱桂制衡的藩王,朱棣曾是他的首选,但显然朱棣未能胜任。
那么,下一个培养对象又是谁?
此时,朱元璋注意到了朱棣恳求的眼神,似乎在请求再次机会。
朱元璋微微蹙眉,决定宴会结束后与朱棣详谈。
朱桂默默观察着朱元璋的反应,表面平静,内心却在快速盘算。
他意识到,作为十三皇子,即便立下再多战功,皇位也不会传给他。
争夺皇位的想法似乎只能等到朱标之后,否则只会招致群起而攻之。
因此,他决定将重心放在壮大自身实力上,而非单纯取悦朱元璋。
宴会继续,气氛热烈,朱标因身体不适提前离场,临走前吩咐亲信通知朱桂,宴后去找他。
朱桂稍作迟疑后答应了。
宴会最终在一片欢腾中落幕,宾客们纷纷议论着朱桂,急切地想将他在宴会上的风采传播出去。
随后,朱元璋单独召见了朱棣,而朱桂则应朱标的邀请前往。
朱桂对朱标主动邀约感到意外,却又觉得合情合理。
毕竟,他们已许久没有深入交流了。
朱桂耳畔风言风语不少,其中最让人咋舌的莫过于朱标卧病时,曾向父皇举荐,言道若自己不幸仙逝,便由朱桂接掌太子之位。
这消息来源成谜,仿佛一阵风,不知从哪个缝隙溜了出来。
按理讲,这等私密话,父子间私下交流,外人怎会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