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供饭

炕上挨排放着小炕桌。

炕桌矮,小孩子一进屋,先得冲最前头墙上挂着的孔子画像鞠三个躬。

小主,

然后才能脱了鞋,上炕往那儿一坐,把书包文具往炕桌上一放,腿往炕桌底下一伸,这就可以听课了。

有些人家还给孩子带个小炕被,把小腿、小脚丫子往里头一放,更暖和。

大炕每天都得提前烧得热乎的,听课的时候,至少孩子们坐在炕上不冷。

北边大炕是女孩子们听课学习的地方。

配置跟南边大炕基本一样。

得说陈家私塾教育理念是挺先进的,那时候在一个小村子里,就可以男女同校了。

要知道那个时代的小山村里,封建保守落后思想还是很严重的。

讲究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亲。

不过陈家私塾里能这样,也跟上学的孩子们年龄比较小有关系。

虽然刚开始有人对男女同校提出质疑,后头也就不了了之了。

陈家私塾只收八到十岁的幼童,太大的肯定不收。

而且只免费教育三年,这三年里提供免费的笔墨纸砚。

三年过后,孩子们是继续去别的地方求学,还是下乡务农,或者出外头谋个什么营生,那就不管了。

实在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没看陈家早就败落了么。

能够支撑到现在,那还是当年陈厚魁娶的老疯子八姑娘的嫁妆丰厚,拿八姑娘的嫁妆填了私塾,才能硬撑下来的。

教书先生的位置,是在正中间那火炉旁边。

这个地方有火墙,火炉一烧起来,火墙就热乎了。

教书先生即便不坐到炕上,也不至于很冷。

过去冬天烧炕、烧炉子这活,基本都是王二贵家里的人抽空过来干。

当然也都是义务的,没啥报酬。

可现在考虑到白吃饱,就想着,看看村子里的大牌会,能不能动员动员乡亲们,也不用出钱。

就家里有学生的,每家每户,轮着班的,每天供白吃饱吃一顿饭。

供一天肯定不行,过去的人家都不富裕。

供一顿,估计还能供得起。

反正白吃饱每天能吃上一顿饱饭,至少这孩子就饿不死。

那些村老们也是可怜白吃饱。

反正小孩子长得快,几年的功夫熬出来,长大了,他自己就能糊弄饱肚子,也就不用大家伙接济他了。

就这么地,白吃饱就去私塾里上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