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石,表面上一脸忠诚,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步计划。他知道,虽然这次取得了皇上的信任,但朝堂上还有不少人对他心存怀疑。他必须尽快想出办法,彻底消除这些疑虑,稳固自己在朝堂的地位,实现自己更大的野心。
回到府邸,王石屏退左右,独自坐在书房内,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深知,仅靠一次 “护主” 行动,不足以让那些质疑的声音彻底消失。
忽然,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计上心来。他唤来心腹幕僚,低声吩咐道:“去,散布消息,就说此次刺客是北燕派来的,他们企图颠覆我大周,幸亏皇上洪福齐天,又有我等忠心护主,才得以化险为夷。” 幕僚领命,匆匆离去。
几日后,京城中流言四起,百姓们纷纷议论,皆言北燕狼子野心,竟敢行刺皇上,而王宰相英勇护主,实乃大周的栋梁之臣。朝堂之上,大臣们也开始对此事议论纷纷。
一位大臣站出来,高声说道:“陛下,此次刺客之事,依臣看,定是北燕所为。王宰相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陛下于危难,此等忠心,日月可鉴!” 其他一些大臣也纷纷附和,称赞王石的功绩。
皇上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微微点头。他看着王石,眼中满是赞赏:“王爱卿,此次多亏有你,朕定不会亏待你。” 王石连忙跪地谢恩,脸上洋溢着谦逊的笑容:“陛下过奖了,臣为陛下和大周,万死不辞。”
然而,并非所有大臣都被这表象所迷惑。御史中丞李大人站出来,神色凝重地说:“陛下,此事虽看似是北燕所为,但臣总觉得疑点重重。这刺客出现得太过突然,且手段狠辣,是否还有其他隐情,还需深入调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一些大臣开始交头接耳,面露疑虑之色。
王石心中一紧,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说:“李大人,您的谨慎固然没错,但如今证据指向北燕,我们不可因无端猜测,而放过真正的敌人。当务之急,是加强防范,以防北燕再次来犯。”
皇上思索片刻,说道:“王爱卿所言有理。李爱卿,此事你继续调查,务必查明真相。同时,加强京城和皇宫的戒备,绝不能让北燕再有可乘之机。” 李大人领命退下。
王石回到府中,心中暗自警惕。他知道,李大人不会轻易放弃调查,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于是,他又唤来心腹,说道:“密切关注李大人的一举一动,若他有任何不利于我的举动,立刻向我汇报。另外,给我找些李大人的把柄,必要时,用来牵制他。”
与此同时,汝阳王也听闻了朝堂上的风波。他与谋士赵小刀商议道:“这王石行事诡异,此次刺客之事,我总觉得他脱不了干系。” 赵小刀点头道:“王爷,我也觉得此事蹊跷。不如我们暗中调查,说不定能发现什么线索。” 汝阳王沉思片刻,说道:“好,但要小心行事,切莫打草惊蛇。”
几日后,赵小刀匆匆来报:“王爷,我发现王石的心腹幕僚近日与一名神秘人频繁接触,那神秘人似乎是个江湖高手。” 汝阳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来,这王石果然有问题。继续查,一定要弄清楚他们在谋划什么。”
而在皇宫内,皇后也得知了朝堂上的纷争。她对身边的心腹宫女玉枝说:“这王石,如今风头正盛,若是他彻底掌控了朝堂,对我们母子可不利。” 玉枝低声道:“娘娘,那我们该怎么办?” 皇后冷笑一声:“密切关注局势,找机会打压王石。他不是想稳固地位吗?我偏不让他如意。”
另一边,王石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在朝堂上结党营私。他拉拢一些势力薄弱的大臣,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在朝堂上支持自己。同时,他还暗中打压那些对他心存疑虑的大臣,寻找机会弹劾他们,将他们排挤出朝堂。
李大人在调查过程中,渐渐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发现王石与一些来路不明的商人有密切往来,这些商人似乎在为他提供大量的钱财。李大人心中一惊,他意识到,王石可能在谋划一场更大的阴谋。
然而,就在他准备将这些发现上奏皇上时,王石的心腹得知了消息。他们立刻将此事报告给王石。王石脸色阴沉,他知道,不能让李大人将此事捅出去。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王石买通了李大人府中的一名家仆,让他在李大人的书房中藏了一封伪造的信件,信件内容是李大人与北燕勾结的证据。然后,王石派人向皇上举报,说李大人通敌叛国。
皇上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他立刻下令将李大人抓起来审问。李大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百口莫辩。他大喊冤枉,但皇上看到那封伪造的信件后,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
朝堂上,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一些被王石拉拢的大臣趁机落井下石,要求严惩李大人。而汝阳王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太过蹊跷,仅凭一封信件,难以定李大人的罪。还需深入调查。”
王石心中恼怒,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他说:“汝阳王,这证据确凿,李大人通敌叛国,罪无可恕。若不及时惩处,恐会影响朝堂稳定。”
皇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看着李大人,心中也有些犹豫。李大人为官多年,一直清正廉洁,他实在难以相信李大人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但那封信件,又让他不得不怀疑。
最终,皇上决定将李大人暂时关押,继续调查此事。王石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又成功地排除了一个阻碍。但他也明白,朝堂上还有不少人对他心存不满,他必须继续小心行事,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