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庄1

诗曰:

古贤遗训太叮咛,气酒财花少纵情。

李白沉江真鉴识,绿珠累主更分明。

铜山蜀道人何在?争帝图王客已倾。

寄语缙绅须领悟,休教四大日营营。

~~~~

古代的智者留下的教诲非常严谨,提醒人们要节制情欲,避免过度沉溺于酒色财气。

李白的沉江事件,实际上是对他独特的见识和人生哲理的警示,尤其是在贪欲与权势面前的清明。

绿珠的故事则再次表明,过度的奢华与迷惑最终只能带来灾难。

铜山蜀地的道士已经不再,争夺帝王权位的野心也已经消亡。

有一位卖糕粥的老汉,早上五更出来赶集时,不小心摔倒,碗碟打碎,结果发现了两个死尸,一个是和尚,一个是头陀。

老汉惊慌失措,跑去向邻舍求助,邻舍将他带到官府。

知府接到案件后,指派仵作前去检查尸体。

经过检查,确认死者分别是报恩寺的阇黎裴如海和尚和寺后胡道。

和尚的身上有多道致命伤,而胡道则是被勒死的。

初步推测是胡道因杀和尚后,害怕被追责,才自杀。

知府询问寺中的僧人,但无人知道发生的事情。

知府决定将尸体交给本寺住持处理,并暂时决定此案件为“互相残杀”,不牵涉王公或其他人的责任。

案件结案,相关人员被释放。

然而,这件事情在蓟州城里流传开来。

街上的人们开始编唱曲子讽刺这两位僧人,讲述他们的恶行和丑陋的死法。

这首曲子批评了和尚的恶行和不道德行为。

并将此事与宗教教义中的“目连救母”故事相对比,指出这些“秃囚”做的事情违背了佛法和道德。

叵耐秃囚无状,做事只恁狂荡。

暗约娇娥,要为夫妇,永同鸳帐。怎禁贯恶满盈,玷辱诸多和尚。

血泊内横尸里巷,今日赤条条甚么模样。

立雪齐腰,投岩喂虎,全不想祖师经上。

目连救母生天,这贼秃为娘身丧。

~~~~

忍不了这些秃头和尚行为放荡,做事完全不顾节制。

他们暗地里和女子约好要结婚,永远过夫妻生活。

怎么能忍受他们充满恶行,污辱了许多和尚的名声?

血泊中横着尸体,今天的场面真是赤裸裸,惨不忍睹。

站在雪地里直到腰部,跳进岩石里喂虎,全然不顾祖师的经文教义。

目连救母升天,而这些贼秃和尚却因自己的行为害死了母亲。

后来蓟州城里的书生们知道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一首《临江仙》词,唱道:

破戒沙门情最恶,终朝女色昏迷。

头陀做作亦跷蹊。睡来同衾枕,死去不分离。

小和尚片时狂性起,大和尚魄丧魂飞。

长街上露出这些儿。只因胡道者,害了海阇黎。

~~~~

破戒的沙门(和尚)最为可恶,整天沉迷于女人的色欲。

头陀做事也十分别扭。

他们睡在一起,生死都不分开。

小和尚一时兴起放纵自己,大和尚则魂飞魄散。长街上都能看到他们的丑事。

都是因为胡道害死了海阇黎。

这件事在整个城里都传遍了,连那妇人也被吓得愣住了,她不敢说什么,只是在心里暗自叫苦。

杨雄在蓟州府里听闻此事后,心里早就有了几分猜测,想着:

“这件事肯定是石秀做的,我前几天错怪了他。”

“今天我没什么事,去找他问个清楚。”

正好走到州桥旁边,突然听见背后有人叫:

“哥哥去哪儿?”

杨雄回头一看,是石秀,于是说道:

“兄弟,我正好在找你。”

石秀说道:

“哥哥,先来我这里,和你说点事。”

他把杨雄带到客店的小房间,说道:

“哥哥,我说的都是真话。”

杨雄回答:

“兄弟,不要怪我。”

“是我一时糊涂,酒后说错了话,被那妇人蒙骗了。”

“怪我自己没有看清,我今天特地来找你,向你道歉。”

石秀说道:

“哥哥,我虽然不是个大英雄,但我可是顶天立地的好汉,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我怕哥哥将来被人陷害,所以特意来告诉你,给你一个证据。”

然后,他把和尚和头陀的衣服递给杨雄,然后说道:

“我把这些衣服全都剥下来,就是为了给你看。”

杨雄看到这些衣服,心里怒火中烧,说道:

“兄弟,你放心。”

“我今晚一定要收拾那个贱人,发泄这口恶气!”

石秀笑了笑,说道:

“你又来了!”

“你毕竟是公门里的人,怎么能不懂法度?”

“你没有确凿的证据,怎么能杀人呢?”

杨雄便问道:

“那可怎么办才好?”

石秀说道:

“哥哥听我一言,做个好男人。”

杨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