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公冶长22章 孔子在陈的忧思与教诲—学子成长的省察

原文: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在陈国时,满怀感慨且急切地说道:“回去吧!回去吧!我故乡的那些年轻学子们,他们心怀高远的志向,积极进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豪迈的气魄;然而,在实际行动上却显得粗率、简单,缺乏周全的思考和沉稳的态度。他们所创作的文章辞藻华丽,文采出众,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潜力;但令人惋惜的是,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进行恰当的调整、取舍和规范。”

在此,“陈”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陈国。当时孔子身处异国他乡,远离自己的故土和熟悉的环境。

“归与”这两个字,蕴含着孔子极为强烈和迫切的愿望。“归”即返回、回去;“与”是语气助词,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表达想要回到家乡的地理意义上的渴望,更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对故乡的教育事业的牵挂,以及对那些年轻学子们成长状况的忧虑和关切。

“吾党之小子”,“吾党”指的是孔子家乡的亲族、同乡;“小子”则是对年轻人、晚辈的称呼。这里明确指出了孔子所关注和担忧的对象,就是他家乡的那些年轻学生们。

“狂简”一词需要深入理解。“狂”并非通常所认为的狂妄、张狂之意,而是形容学子们具有远大的抱负、强烈的进取心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充满了激情和冲劲;“简”则突出了他们在行为处事方面过于直率、简单,考虑问题不够周全,缺乏深思熟虑和谋略。

“斐然成章”,“斐然”形容有文采的样子,“成章”指文章成篇,连缀成有条理的样子。这个词生动地描绘了学子们在文学创作上所展现出的高超水平和出色才华,他们的文章犹如精美的织物,绚丽多彩且富有条理。

“裁”字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它在这里有多重含义,包括裁剪、修剪、调整、取舍、规范等。意味着学子们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如何有效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才华,如何将才华转化为实际的、有价值的行动和成果方面,还欠缺足够的智慧、经验和能力。孔子的这番表述,既包含了对学子们现有才华的肯定,又指出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孔子的这一番话语,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深刻洞察,也为我们揭示了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要点。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教育的责任与牵挂的深入剖析

孔子身处陈国,却心系故乡的学子,这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教育家对学生的深厚责任感和无尽牵挂。即使身处千里之外,孔子的心始终与学生们紧紧相连,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更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对于我们来说,孔子的行为是一面镜子,提醒着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关心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我们每一个人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和灵魂的塑造。

2.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的全面审视

学子们的“狂”代表了他们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然而,“简”的行为方式却揭示了他们在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想固然美好,但如果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考虑现实的条件和限制,制定合理的目标和策略。同时,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理想能够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 才华的培养与引导的多维探究

学子们能够“斐然成章”,这无疑是他们才华的体现。但孔子所担忧的是他们不懂得如何“裁之”,即如何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己的才华。才华如同璀璨的宝石,如果没有正确的雕琢和使用,就无法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才华,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驾驭自己的才华,使其在合适的领域和时机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懂得谦虚和内敛,避免因才华而骄傲自满,陷入虚荣和浮华的陷阱。

4. 自我修正与成长的深刻领悟

孔子指出学子们“不知所以裁之”,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具备自我审视和自我修正的能力。人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我们难免会犯错和走弯路,但关键是要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勇敢地加以改正。

自我修正需要我们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决心摒弃不良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有毅力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只有通过这样的自我修炼和成长,我们才能逐渐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和成功。

三、本章小结

本章中孔子在陈表达对家乡学子狂简且不知裁之的忧思,引发我们对教育责任、理想与现实平衡、才华运用引导及自我修正成长的思考。它启示我们,教育者应怀责任牵挂学子,学子要平衡理想现实,善用才华并自我修正,以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