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真情无距的深邃洞察——孔子论真心与借口的分野

原文: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有一首古老的诗歌如此吟唱:“唐棣树绽放的花朵,在微风中轻盈摇曳,姿态婀娜多姿。这里的‘唐棣之华’,‘唐棣’是一种美丽且富有诗意的植物,‘华’即花朵,‘之’起到连接和修饰的作用,强调了唐棣这种植物所开的花。‘偏其反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花朵随风摆动的姿态,‘偏’有倾斜、歪斜之意,‘反’表示翻转、回还,此词细致地展现了花朵摇曳的动态之美,为后续的情感抒发营造了充满诗意的氛围。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意思是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是居住的地方相隔实在太过遥远。这里的‘岂不尔思’,是一个反问句,强调了思念之情的存在。‘尔’指代思念的对象,‘思’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然而,紧接着说‘室是远而’,‘室’指的是居住的房屋,这里引申为居住的地方、住所。‘远’表示距离遥远,此句以距离远为理由,似乎在为不能相见或不能实现某种情感交流而辩解。

孔子听到这首诗后说道:“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这里的“未之思也”,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思之也”,意思是没有真正地思念。‘之’仍然指代思念的对象。‘夫何远之有’,是一个反问句,‘夫’是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何远之有’意思是哪里有什么遥远呢?孔子的这句话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思念,空间上的距离绝不会成为阻隔情感交流的障碍。

深入剖析这段话,孔子通过对这首古诗的精妙点评,为我们揭示了有关情感的真谛以及对待情感应有的态度。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情感的纯粹性与距离的虚幻性

孔子的见解深刻地剖析了情感的本质内涵。当我们怀揣着真挚且深沉的情感去对待某人或某事时,距离往往只是一个虚幻的表象,一个用来掩饰内心真实想法的借口。真正刻骨铭心的情感拥有着穿越时空、跨越万水千山的神奇魔力,能够直接触及灵魂的深处。倘若我们以距离为托词来淡化或回避某种情感,那只能说明这份情感尚未达到足够的纯度和深度。这无疑是在提醒我们,要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所宣称的情感是否足够真诚,是否愿意为了守护这份情感而勇敢地跨越外在的重重艰难险阻。

2. 行动的果敢与决心的坚定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这句箴言也清晰地映照出行动与决心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当我们确立了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拥有了一份矢志不渝的决心,那么任何外在的因素,无论是遥远的距离,还是艰巨的困难,都不应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借口。反之,如果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各种各样看似合理的外在因素作为推脱行动的理由,那么这只能暴露出我们内心的犹豫不定和决心的脆弱不堪。这深刻地警示着我们,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每当面临重大的抉择和艰难的挑战时,必须要有无畏的勇气、果敢的行动和毫不动摇的决心。

3. 专注的力量与执着的信念

从更为深邃的层面来领悟,孔子的这番言论着重强调了专注和执着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当我们将全部的身心、精力和热情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一份真挚的情感或者一个宏伟的目标之中时,外界的一切干扰、阻碍和困难都会在我们无比坚定的信念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专注和执着,能够赋予我们冲破距离、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从而实现我们内心深处最炽热的渴望和最崇高的追求。

4. 借口的识破与自我的超越

这首古诗以及孔子的犀利评价共同引导着我们对生活中频繁出现的各种借口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种种看似合情合理的缘由而选择放弃、拖延或者逃避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去做的事情,然而,在这看似合理的表象背后,真正作祟的往往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怯懦、犹豫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孔子的教诲如同醒世的钟声,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敏锐地识破这些自我编织的借口,勇敢地直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和最迫切的需求,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去超越自我,突破局限,拥抱更加广阔和美好的未来。

三、本章小结

在这一章中,孔子通过对古诗中所表达的思念与距离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深刻地揭示了情感的真挚程度、行动的果敢决心、专注的强大力量以及对借口的清醒认识。告诫我们在面对情感、目标和困难时,要勇敢地审视内心,摒弃虚假的借口,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去跨越距离和障碍。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以纯粹的真情、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去追求内心的渴望,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