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朝议纷争,君臣同心

他来到了后勤营,这里是保障前线供给的重要基地。王志伟深知,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后勤人员的辛勤付出。他走到士兵们中间,用温暖而坚定的话语说道:“兄弟们,你们或许没有直接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但你们的贡献同样巨大。你们是前线的眼睛,是军队的脊梁,给前线的将士们带去温暖和力量。你们的每一分努力,都直接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存亡。请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确保我们的物资充足,让我们的战士无后顾之忧,奋勇杀敌!” 王志伟的言辞慷慨激昂,情感真挚动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激发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与战斗意志。将士们被他的精神所感染,纷纷表示要征战沙场、奋勇杀敌,誓死保卫蜀国的疆土和人民的安宁。

筹集粮草不仅仅是军队的任务,更是整个国家的责任。王志伟高度重视粮草筹集工作,通过发布诏令、张贴告示等方式,向蜀国百姓宣传北伐的意义和重要性,号召大家积极支持、踊跃参与筹集粮草的行动。

蒋琬、费祎和王平三人为了高效有序地筹集粮草,设置了专门的粮草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整个筹集过程。严格规定粮草的收集、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安全、及时地送达前线。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筹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极大地提升了后勤保障军队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王平在接手农业部调拨的粮草的同时,他到各地积极宣传动员,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鼓励大家共同为国家的安宁和军队的胜利贡献力量。

随着北伐的消息传遍蜀地,各地百姓自发地加入到筹集粮草的行列中来,形成了军民一心、支持北伐的感人局面。筹集的粮草数量比计划多出了整整一倍。

富裕的乡绅主动捐出多余的粮食和财物,他们深知这场战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以支持国家大计。而普通的农户,则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他们不仅想办法增加耕种面积,还改进了耕作技术,力求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每当夜幕降临,村中便可见到男女老少一起忙碌的身影,他们或筛选粮食,或编织草袋,为即将到来的北伐大军准备充足的物资。

在筹集粮草的过程中,蜀国百姓之间展现出了深厚的邻里情谊。他们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有的家庭因劳动力不足而发愁,邻居们便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帮忙收割、晾晒粮食;有的家庭因缺乏运输工具而焦急,村民们便纷纷贡献出自家的牛车、马车,甚至肩挑背扛,也要将粮食及时送到指定的地点。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原本艰巨的任务变得不再那么沉重。

蜀国的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筹集粮草的行动中来。他们或设立募捐点,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或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收割粮食;或利用自身的资源渠道,从外地采购粮食等物资。这些民间组织不仅为北伐大军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还极大地鼓舞了蜀国百姓的士气。

公元239年7月,汉中蜀军大营,军旗猎猎,鼓声震天,号角齐鸣。

王志伟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台下,是整装待发的精锐之师,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各式兵器,队列整齐,士气高昂。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将帅的绝对忠诚。王志伟高声发令,声音回荡在整个营地:“将士们!魏国狼子野心,屡犯我境,屠我百姓。今我蜀国,为光复汉室,讨伐不臣,誓要保境安民,扬我军威!尔等需同心协力,勇往直前,不负陛下厚望,不负父老期望!”他一挥羽扇,军令如山,鼓声更加急促,号角声更加激昂。战马嘶鸣,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震大地,仿佛连天地都为之色变。他们开始有序地迈出营门,踏上征途,每一步都坚定有力,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念。

蜀军,再一次踏上了北伐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