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凛感激地看了医护兵一眼,虽然身体依旧难受,但思路打开后,他的精神明显振奋了许多。“放心吧,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把安全性和舒适性放在首位,这次的改进也是基于之前的成熟技术,不会有问题的。”他说着,又转头看向助手们,“大家加快速度,按照新的思路调整参数,争取尽快完成测试!”
助手们纷纷应和,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栀栀站在江凛身边,目光中满是关切和骄傲。她知道,江凛为了这个项目付出了太多,而现在,他们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矿洞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忙碌,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努力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参数逐渐调整完毕,外骨骼装甲的各项指标也开始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医护兵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众人,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既有对江凛身体的担忧。
矿洞内机械嗡鸣与键盘敲击声交织的间隙,年轻研究员突然停下手中动作。他摘下沾着机油的手套,喉结不安地滚动两下,镜片后的眼睛映着屏幕蓝光,声音虽轻却像块重石砸进众人心里:“现在开始就算研究成功,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实战实验。要是有一点问题……”他下意识咬住下唇,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实验记录本的边角,“那即将上战场的战士就是小白鼠。”
这话让原本忙碌的空间陡然凝滞。正在调整示波器的助手停住旋钮,整理数据的文职人员笔尖悬在纸面,连输液管滴落药液的滴答声都变得清晰可闻。江凛扶着操作台的手指骤然收紧,苍白的指节泛出青白——他想起陈凌峰中校提到前线时冷峻的眼神,想起战士们穿着故障外骨骼在模拟战中狼狈倒地的画面。
“但不尝试就永远没有机会。”江凛声音沙哑,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他撑着桌沿起身,输液管在冷光灯下晃出细碎光影,“我们把模拟舱数据刷新率调到最高,结合过往三年实战事故案例建模。”他转向栀栀,目光灼灼:“调用上次在雪山救援时记录时的极端环境参数,用AI做百万次压力测试。”
栀栀握紧手中的数据板,指甲几乎掐进塑料外壳。她看见江凛额角冷汗滑进衣领,却将全部注意力都倾注在战术推演上,突然意识到这个浑身是伤的男人,早已把自己也当成了这场科研攻坚战的“实验样本”。矿洞深处传来设备运转的轰鸣,像是为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敲响战鼓。
矿洞内机械运转的嗡鸣声中,第一小组的成员们小心翼翼地将人体动能转化装置安装在外骨骼装甲上。装置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精密的纳米压电晶格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蛰伏着无限能量。
江凛目不转睛地盯着新装置,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兴奋的红晕。他强撑着起身,伸手就要去穿戴外骨骼:“我来试。”话音未落,一旁的栀栀已经冲上前,双手死死按住外骨骼的肩甲,目光坚定地与他对视。
“不行,江凛!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栀栀的声音带着颤抖,眼眶泛红,“你已经两天没好好休息,胃还在出血,这个时候做测试太危险了!”她的指尖微微发颤,却用尽全力阻拦着江凛的动作。
江凛眉头紧皱,想要推开她的手却因虚弱而使不上力气:“我最清楚这个装置的原理,只有我来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