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老师的问题解决,钱的问题又来了

人们争先恐后地推荐自己村里有学问的人,希望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欣慰的氛围如同春风般吹遍了整个北宋,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武大郎站在城楼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他知道,北宋的未来,一片光明!

这时,武松快步走上城楼,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大哥!成了成了!现在报名的人挤破了头,都抢着要推荐人才呢!”武松兴冲冲地跑上城楼,激动得像个孩子。

紧随其后的林冲和鲁智深也是满脸喜色,手里还拿着新鲜出炉的报名册,厚厚一沓,像砖头似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大郎哈哈大笑,重重地拍了拍武松的肩膀,这小子,还是那么虎!

兄弟三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暖阳洒在他们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这场景,温馨得像一幅画。

“走,去看看那些新老师!”武大郎大手一挥,意气风发。

在崭新的学堂里,新选拔的老师们正激情四射地授课。

一个教算术的老师,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把枯燥的数字变得活灵活现;一个教书法的老师,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看得孩子们眼花缭乱;还有一个教武术的老师,一招一式虎虎生风,看得孩子们热血沸腾。

武大郎特意把朱熹这老顽固请了过来。

老朱头开始还一脸不屑,抱着胳膊,鼻孔朝天,一副“你们这群土包子”的表情。

可随着课堂的进行,他的表情逐渐变得精彩起来,从不屑到惊讶,再到尴尬,最后脸都绿了。

“这……这……”朱熹指着一个正在讲解《诗经》的年轻老师,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

这老师讲得深入浅出,连他这个老学究都自愧不如。

武大郎笑眯眯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朱老先生,觉得如何啊?”

朱熹老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他心里那个憋屈啊,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眼看着师资问题迎刃而解,武大郎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可还没高兴几天,新的难题就来了。

“大哥,钱……钱不够了……”武松哭丧着脸,手里拿着账本,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武大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