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多是用木板印刷,活字印刷有,但并没有广泛普及。

金属活字印刷得以发展,还是因为铸字技术不断改进,这才能在官学普及。

金属活字的主要材料是铅、锡、铜等金属合金,铅是主要成分,它具有良好的锻造性和相对较低的熔点,适合用于活字的印刷。

锡和铜则主要用于增强金属活字的坚硬度和耐用性。

印刷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减少纸张和木材的浪费。

印出来的字会更加清晰。

林向安提供的版面,有大标题、副标题、正文三种字号,这就意味着需要三套金属活字。

另外还有学报最显眼的标题,就需要单独雕刻,都是需要时间,反而是隔开的方框,印刷并不难。

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投入金钱。

和宋师傅沟通好了后,林向安便和薛掌柜细谈后续商业,怕对方担心赚钱的事,便解释了学报推出后,随后会推出民报,民报将是主要收入来源。

内容方面,文澜书铺不用管,只负责印刷和售卖。

在等待的过程中,林向安等人并没有闲着,便开始着手策划民报的具体内容。

最重要是找到写小说的人,林向安脑中记得不少小说,不过只记得大概,真要写下来,肯定得费时间,但他没这个时间,还不如找人合作,他提供思路,请人来写。

于是林向安鼓动小院的所有人,让他们写故事,要是没思路的,就来找他,他脑海里武侠、推理探案、恐怖、爱情、英雄等各方面的素材。

大家写不出来,林向安就去找薛掌柜,买了一些畅销的话本,给大家研究,实在不行,直接模仿。

幸好,人多力量大,总归凑了几篇还不错的故事。

目前民报大致涵盖:商业推广、故事连载、娱乐内容(字谜、灯谜等)、推荐好物等。

林桥负责的酒楼,过段时间就能开业。正好给自家打广告得了,配点通俗易懂顺嘴的广告语。

民报也是一月三期,若是热销,可以再调整。

民报的内容比学报顺利多了,大概勉勉强强足够凑三期内容。

大家见学报一直未果,以为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就在大家都要遗忘这事了,学报悄无声息地问世了。

当林向安拿到印成功的学报,确认可以了,就开始大量印,第一期就印1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