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民报推出后,就有人写书信寄到文澜书铺,有写小说的,也有写信来咨询的,这些琐碎的事,若是林向安来看,实在太占用他的时间了。
林桥身上安排的事多,还是得找自己人,王和信还有点小,在家里或者身边磨炼会更好。
这对接的活计,王和智来做更合适,便让林桥去把他叫过来。
于是李大牛的情况,交给了王和信,王和智来到了县城。
林向安让薛掌柜找个机灵的伙计,就让王和智和那伙计一起负责民报的商务部分。
主要调查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以及联系车马船行的出行安排,刊登在民报上,让大众提前知晓,便于出行。
最重要的是,主动找各大商铺掌柜,洽谈各种业务,让收入多元化。
有人很欣然接受,但有人很排斥,也有的观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新鲜事物,这都需要时间的。
王和智以前是跟着吴春娘卖过几年豆腐,后面跟着他爹,给各铺子送豆腐,也积累了不少和各商铺打交道的经验。
教这四个兄弟里读书认字,王和智是最认真的,林向安稍微指导了一下,他很快就上手了。
从王和智来了后,送来他面前的文稿,全部都是归好类,再送来他手里。
这样做事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月考的成绩,会有名次排行榜,林向安的排名,勉强是能保住廪生的头衔。
这成绩提醒了林向安,他得更加努力。
日子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过着,休沐期间林向安并未回家,一直到二姨的忌日,林向安请假,和林桥一起回去。
往年,大多都是林远一个人去祭拜赵二,悄悄的来,悄悄的回。
小主,
但今年林向安特意跟着两兄弟一起,三人一起去祭拜的。
赵二的坟地离赵家村很近,需要经过村子,绕到后面的荒地。
林家马车过来的时候,惊动了不少赵家村的人。
毕竟马车路过,实在太少见了。
在田地里干活的人,不少侧目观望。
赶马车的人,看着眼生,但依旧有人认出来了。
往里的路比较窄,马车无法进去,便将马车停在村口,和村口的人打了个招呼,三人便便提着祭拜的物品,往后面荒地走去。
这时村里人凑到一起议论纷纷。
一位年轻媳妇李氏,看了半天,并不认识这三人,便疑惑地问着身旁的长辈。
“这几个人谁啊?看着好面生。”
旁边年纪大的婶子,一边解释,一边感叹。
“你是后来嫁过来的,不认识他们,这是赵老头的两个孙儿,估计回来祭拜他爹的。不知不觉都已经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据说林家那边出了个秀才,可不得了,考了第一名,这两兄弟现在也跟着出息了。”
有人羡慕地看着高大的马车,还有他们手上拿着的祭品,不仅有蔬果,还有荤菜,这年头普通人家都是烧点纸钱,也只有生活富裕的人家,才会摆上会这样的祭品。
“若是这样,怎么不见赵老头提起这事?”
村子里谁家孩子有出息了,恨不得让全村人知道,但这事李氏从来就没听过。
“那赵老头哪有脸面说,这两孩子现在姓林,可不姓赵,当初断绝关系了。”
“啊,这是为何?”
“说来话长,这赵老头家和林家算是结了死仇,当年赵二......”
那婶子也没有避讳,便将当初的事,完整的讲了一遍,当年那场火,半夜烧起来的,等周围的人发现时,已经晚了。
当初赵家不肯抚养两兄弟,嫌弃他们,另外林家也不愿意让两孩子过来,这不最后闹的断绝关系了。
“赵老头估计心里悔不当初呢!”
见人谈论赵老头家的事,好几人聚到一起议论,不知道谁突然开口说道。
“我听说,那两兄弟在打听他的爹娘的火灾的情况,说是能提供消息的,有钱拿。”
一听到有钱,好几人感兴趣了,纷纷追着询问。
“真的假的呀?”
“不知道,你们若有知道的,倒是可以去试试。”
从田里回来,正好听到这群人的议论,赵家大媳妇刘氏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便换了个方向,朝荒地那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