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由于大唐这边并没有参考的律典,而现代的照搬过去也肯定不合适。
于是,李浩泽就命令田明月根据目前大唐的现状以及他的指导思想,来制定一部适合大唐的《唐律》。
制作完毕后,李浩泽就让小公主把这篇洋洋洒洒仅有数万字的《唐律》背诵了下来。
再由武顺儿默写下来,跟李世民进行讨论,修改。
几经修改完毕后,又交由朝中各位大臣传阅,再修改,并准备在朝会上进行深入的讨论。
朝会之日,阳光照耀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各大臣手持《唐律》的草稿,面色凝重地议论着。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他知道,今天的朝会,将是大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诸位爱卿,对于这部《唐律》,你们有什么看法?”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股威严。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片刻后,一位崔姓的礼部侍郎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
“陛下,这部《唐律》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实乃我大唐之福。
不过,其中有些条款似乎过于严苛,是否需要适当放宽?”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崔侍郎继续说下去。
随后,数位大臣纷纷上前,各抒己见,朝堂之上讨论声此起彼伏。
特别是关于宗门制度的颁布,更是众人们争论的焦点。
“陛下,党争历来是朝廷动荡的根源。
《唐律》中提出的宗门制度,岂非为那些结党营私之徒提供了合法的外衣?
此风一旦盛行,朝廷岂能安宁?”魏征满脸忧虑地进言。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大臣的共鸣,他们担心宗门制度会成为党争的催化剂,危及朝廷的稳定。
“魏大人所言甚是,宗门制度的确潜藏着助长党争的风险。”
刑部尚书刘德威亦表示赞同,“若无严格限制,日后恐怕难以收拾,终成朝廷大患。”
然而,在这股担忧的声浪中,却有人持不同立场。
范阳卢氏的一名高级官员,此时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