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
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也为:玄武、朱雀、青龙、白虎
一:四象的本质与起源
“四象”源自《周易》,是太极理论的进一步演化与延伸。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为天地运行中阴阳互根互生的进一步分化。这种分化并非单纯的对立,而是具有动态平衡与转化特征的辩证关系。
四象分别为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其基础是阴阳二气的组合与交错。阳上加阳为太阳,象征阳气至极的状态;阴上加阴为太阴,象征阴气至极的状态;阳上加阴为少阳,表示阳气初升;阴上加阳为少阴,表示阴气初升。
在宇宙观中,四象不仅是对阴阳状态的静态描述,更是对自然运行规律的动态表达。阴阳两仪过于单纯,不足以承载万象之生成,因此四象的提出,使宇宙生成体系更加完备,为八卦、五行等理论提供了基础框架。
二:四象与四时:自然循环的象征
阴阳消长与四象四时
四象直接对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即春、夏、秋、冬。春属少阳,阳气初升,万物生长;夏属太阳,阳气极盛,万物繁茂;秋属少阴,阴气初升,万物收敛;冬属太阴,阴气极盛,万物休藏。四时变化体现了阴阳消长的周期性规律,也暗示了宇宙运转的永恒循环。
这种循环的哲学意义在于,每一阶段都蕴含着生发、成长、收敛、休藏的自然法则。例如,春天的少阳状态,既是阳气从阴中萌发的起点,也是冬藏能量的外化。这种生生不息的状态,构成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节律。
三:四象与五行的关联
“四象”与“五行”在四时对应上具有明确关系:少阳属木,对应春季的生机勃发;太阳属火,对应夏季的繁盛炽热;少阴属金,对应秋季的肃杀与收敛;太阴属水,对应冬季的寒冷与封藏。五行中的土作为中介,贯通四象四时,使得自然运行更加和谐统一。
四:四象的延伸:四灵与四神
四灵与四神的文化内涵
四象的哲学理念不仅影响了自然学说,还衍生出了丰富的文化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神的代表,它们与四象、四方、四时一一对应。青龙为东方之神,代表春天和木性;朱雀为南方之神,代表夏天和火性;白虎为西方之神,代表秋天和金性;玄武为北方之神,代表冬天和水性。
与此同时,四灵(麒麟、凤、龙、龟)是更高层次的神兽象征,体现了祥瑞与天地秩序的和谐。四神偏重天象与自然界的运转,四灵则更注重文化意义和吉祥寓意。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宇宙观与生命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象的延展:体用关系
阴阳与体用之道
在四象学说中,“体”与“用”的概念是理解其哲学内涵的关键。体为本质,静态不变;用为功能,动态延展。以四象为例,太阴为阴性极盛之“体”,其“用”表现为冬季的寒冷与万物收藏;太阳为阳性极盛之“体”,其“用”表现为夏季的炽热与万物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