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初见端倪

他伸手,极其自然地替她按揉着太阳穴,力道适中。

慕容嫣舒适地闭上眼,将头靠在他肩头,轻叹一声:“还好有夫君替我分担这许多琐务。只是……近日些奏章,看着总觉有些……不对劲。”

她睁开眼,目光恢复清明,从案几上抽出几份并非直接关乎军务的奏章,递给林臻,

“夫君你看,这几份是御史台和礼部递上来的,内容多是谈论今岁秋闱取士标准、或是各州县兴修水利、教化百姓之事,字里行间,却总在强调仁政、宽恕、士子气节、礼法传承……”

林臻接过奏章,快速浏览,眉头渐渐锁起。

这些奏章行文缜密,引经据典,看似老生常谈,但结合近期局势,其指向性便有些微妙。

尤其在几处提及“不可因一时之功而废弛礼教”、“治国当以仁德为本,刑罚为辅”时,笔锋虽隐晦,却隐约透出一股对孔家被“严刑峻法”处置的不以为然。

“还有,”慕容嫣坐直身体,指尖点着其中一份由一位以清流自居的翰林学士所上的奏章,

“你看这里,他大力举荐几位出身清河、博陵的年轻士子,称其家学渊源,深谙圣人之道,堪为士林表率……这清河崔氏、博陵崔氏,与那曲阜孔氏,可是世代姻亲,交情匪浅。”

林臻放下奏章,冷哼一声:

“看来,孔家这颗大树倒了,猢狲虽散,却总有些旁的树木,觉得唇亡齿寒,或是想趁机揽过这士林清议的大旗。崔明远那日宴席上的话,果然不是无心之失。”

慕容嫣靠回椅背,指尖无意识地缠绕着垂落肩头的一绺青丝,凤眸中闪过一丝冷意:

“他们不敢明着反对北征,更不敢非议朝政,便在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教化、取士之事上做文章,迂回地表达不满,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舆论,甚至……或许是想在未来的朝堂中,安插更多倾向于他们仁恕之道的人。这比孔家那般明目张胆的叛逆,更需警惕。”

“嫣儿所虑极是。”林臻握住她的手,语气沉稳中带着锐利,

“崔家树大根深,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尤其在士林清流中影响力巨大。他们若存心搅动风雨,确实比孔家更难应付。不过,眼下北疆战事为重,朝局稳定是第一要务。对这些暗流,我们需心中有数,暗中留意,但不宜大动干戈,以免打草惊蛇,反被其利用,煽动士林不满,影响前线军心。”

慕容嫣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的冷静:

“朕明白。眼下确实不是清理内患的最佳时机。只要他们不公然作乱,不阻碍北征大计,朕可以容他们暂时蜷缩。但……”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斩钉截铁,

“若有人敢趁国战之际,行掣肘之事,或与外部势力暗通款曲,朕绝不姑息!孔家,便是前车之鉴!”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凛然的杀气,在这温暖的寝殿内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