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意强调了“在大将军麾下”,而没有说出仕朝廷。
刘昆闻言,自然听出了诸葛瑾刻意表达的意思。
他哈哈一笑,爽朗的笑声在大堂中回荡:“好!好!子瑜能报效朝廷,本侯深感欣慰呀!”
他顿了顿,接着看向诸葛瑾,笑着问道:“不知子瑜是想从军呢,还是想从政?”
诸葛瑾沉吟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恭敬地说道:“大将军,不知道这从军如何?从政又如何?”
刘昆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赞赏诸葛瑾的谨慎。
他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道:“子瑜,若想从军,本侯立即安排你进军中担任少校一职。本侯深知,以你之能这有些屈才了。但朝廷军中升迁只凭军功!本侯能给予你一个少校之职,已经是破格提拔了,还望子瑜理解!”
诸葛瑾点了点头,他曾有所耳闻,朝廷军制沿袭当年大将军在种花部落的旧制。
少校大概相当于大汉之前的军侯一职,麾下有五百来号人。
刘昆看着诸葛瑾,继续笑道:“如果子瑜意欲从政,本侯可以让你去做一个县令!如何?”
说实话,诸葛瑾研读兵书已久,对从军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
但刘昆又给出了主政一县的选项,这让他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抉择。
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心中在暗自盘算着。
刘昆也不催促,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眼神中带着几分笑意。
一时间,大堂里的气氛有些冷场。
“兄长,小弟建议你先去做个县令!”一旁一直安静聆听的诸葛亮忽然出声说道。
他的话顿时吸引了刘昆与兄长诸葛瑾的目光,两人不约而同地转过头来,看向诸葛亮。
“二弟,为何有此一说?”诸葛瑾有些不解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刘昆面带笑容,饶有兴趣地看着诸葛亮,他同样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