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南下与北援之争(四)

荀攸一番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久久在大帐中回荡。

最后,他面向刘昆深深一揖,语气转为庄重:“至于人和?大将军,剿灭伪帝,乃天下大义所在,将士用命,百姓箪食壶浆。此战,速战速决之可能性极大!”

他的目光灼灼,对于此战充满了无比的信心。

“若此时分兵北上,则又当别论。”荀攸的眉头微皱,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北上路途遥远,后勤艰难,大军抵达恐需数月。届时北疆最危急之时或已过去,而我军疲于奔命,南线战事却又拖延。”

他的手掌向两边分开,示意分兵的危险性。

“若袁术缓过气来,”荀攸的声调陡然升高,手指接连点向地图上荆州、益州、江东的位置,“或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江东孙策、曹操有所异动,则我军真将陷入南北两线长期作战之泥潭,此乃兵家大忌!”

这番警示让帐内众人神色一凛,仿佛看到大汉朝廷多方受敌的险境。

“故攸以为,”荀攸总结道,双手向中央合拢,做出集中兵力的手势,“当趁天时、地利、人和皆在于我,集中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速平南线。北疆之事托付关云长、赵子龙,以两人之能,不难倚仗天时坚壁挫锐。”

“待我军解决袁术心腹之患,开春之后,”他的手臂向北一挥,充满决断力,“再腾出手来,全力北击丁零,必能大获全功!”

荀攸的立场,主张先南后北,明显是在支持郭嘉。

他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进行务实分析,天时(北方严寒)利于北线防守,而不利于丁零进攻,更不利于本方长途救援。

地利与人和(我方士气高涨、袁术困守孤城)则极度有利于南线速决。

分兵北上风险大、效益低,可能陷入两线持久战的被动局面。

刘昆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手指停止叩击案几,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

荀攸这番话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几乎句句都说到了他心坎上去了。

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目光扫过全场时,已然有了决断。

许攸在荀攸说完后,就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