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恪深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出在“权力”本身那难以抗拒的引力上。
“越靠近权力,就越容易得到晋升。”这个冰冷而残酷的现实,此刻如此清晰地摆在他面前。
即便他陈恪自诩公正无私,即便他努力想要避免偏私,但人性的本能,对熟悉事物的信任与依赖,对“自己人”的天然亲近,以及对“可控性”的潜在需求,都在无形中扭曲着“公平”的天平。
那些被他熟悉、信任的军官,天然就站在了离他这位“督师”、“伯爷”更近的位置。
他们的表现更容易被他看见,他们的功劳更容易被他记住,他们的诉求也更容易传达到他耳中。
这种“近水楼台”的优势,在资源有限、机会稀缺的晋升时刻,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那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同样流血流汗的基层军官和士兵,仅仅因为未曾进入主将的视野,未曾建立那份私人层面的联系,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在论功行赏的体系中,天然就处于劣势。
陈恪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窗外月色清冷。
他看着桌上那厚厚一摞名册,仿佛看到了无数双期盼的眼睛,看到了权力运作背后那难以言说的潜流。
“秉公办事……”陈恪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谈何容易。”
他深知,这种“亲疏有别”的现象,并非他陈恪独有,而是根植于权力结构本身的顽疾。
他能做的,唯有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更加审慎地对待每一份功绩,尽可能地去挖掘那些被“距离”掩盖的光芒,并建立更完善、更透明的功绩考评机制,来尽量弥补这种天然的“不公”。
但即便如此,他也无法完全消除它。
这,或许就是手握权柄者,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与责任。
他只能在权力的光环与阴影中,小心翼翼地寻找那微妙的平衡点,努力对得起那些信任他、追随他、为大明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穿越者守则第三百三十条:” 陈恪在心底无声地刻下冰冷的字句,“ 权柄为舟,亲疏作桨;暗流涌动,终难避航向之偏——此乃手握生杀者,无法挣脱之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