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过旬日,嘉靖皇帝的朱批便已送回,只有简练有力的两个字:

“准奏。”

随同朱批而来的,还有一份经过司礼监和工部核议的正式谕令,着即筹建“神机火药局上海分局”,所需款帑由上海府市舶司税收及内帑特拨银中支应,准予便宜行事。

并依陈恪所请,调翰林院侍读学士兼中书舍人李春芳,加兵部郎中衔,总办上海分局事宜,克日南下赴任。

一切顺利得异乎寻常。

显然,嘉靖皇帝对于能够就近获得优质、稳定的军械供应,巩固海防乃至加强京营装备,极具兴趣,乐见其成。

而李春芳的任命,既满足了陈恪的请求,也符合皇帝将词臣置于要害岗位进行历练、乃至暗中制衡的一贯心思。

拿到谕令的那一刻,陈恪心中大定。

他立刻行动起来,展现出其一贯的雷厉风行。

划地、调银、募工、采买物料…所有前期筹备工作,在以徐渭为首的高效府衙班子运作下,以惊人的速度铺开。

选址就在官营造船厂毗邻的一片临江开阔地,便于材料运输和成品下水,更利于舰炮协同研发测试。

陈恪的规划极富远见。

北京的神机火药局重在统筹、验收、配发全国军工生产,如同大脑和心脏。

而他的上海分局,则要定位成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水师装备的研发中心。

不仅要能仿制、改进现有火器,更要能研发、试验新式舰炮、火药配方乃至水战器械!

他授意徐渭,在招募工匠时,不惜重金,不仅要请来浙江、福建的顶尖船匠、铁匠,更要暗中留意、延揽那些可能接触过西洋火器技术的巧手匠人,甚至可以通过理查德等外商,尝试从海外“引进”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技师,以为顾问。

“眼光要放远,格局要打开。此局但成,将来陛下水师之利刃,皆出于此!”陈恪对负责具体筹建的工房吏员如此说道,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整个上海府,仿佛一架上了新发条的精密机器,在商贸繁荣的底色上,开始轰鸣着转向更坚实、也更雄心勃勃的轨道。

船厂的夯声与未来火药局工坊的锤击声,即将在这片热土上交织成一曲迈向深蓝的雄壮乐章。

陈恪独立于规划图前,目光似乎已穿透时空,看到了艨艟巨舰下水、新式火炮轰鸣的那一天。

根基,正越扎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