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新法颁布之前,怀仁托儿所可以在边区《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尝试。”
见叶双枝若有所思,她又说:“有三家国内的托儿所,他们的教育创新做法,给我的印象很深。
如果怀仁托儿所能加以借鉴,再揉合进西方幼儿教育的精华,就可以尝试扩招了。”
接着,艾叶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给叶双枝作了介绍。
她首先介绍的,是熊希龄创办的北京香山慈幼院。
她特别提到了慈幼院推行的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体制。
接着,又介绍了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以及他提倡的中国化、平民化和科学化“活教育”理论。
最后,还介绍了陶行知创办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以及他呼吁的用科学的方法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模式。
叶双枝听了,频频点头,说道:“他们的办学理念、模式和条件,真让我羡慕啊!”
艾叶见了,马上笑道:“的确,缺人缺钱,是你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认为,只有怀仁托儿所先做出改变,才能让别人看到,全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有识之士,来为你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条件啊!”
叶双枝点头说:“这几年,我已经意识到,托儿所扩招是个大趋势。
所以,准备招聘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加入怀仁托儿所。
这次决定聘任陆娜,只是开始。
下面,我会提高招聘门槛,全面调整日常课程和管理模式。
争取在大扩招之前,把内功练到位。”
见艾叶点头,她又说:“练内功的同时,我还要重视场地和教具问题。
通过多年的办学,我们积累了一些资金,用来解决教具问题,难度不大。
关键是场地问题。
关于场地,我们讨论了几个办法,讨论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一是,重新买地建房。
不过,建房需要的资金多。
和现在的办学场地,又不能连成片,管理起来很不方便。
二是,就地加建二层楼。
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暂时可以解决场地问题。
不过,多出来的那几间房,还是跟不上幼儿数量的增加,仍然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三是,房产置换。
置换来了大块房基地,就可以在新址上,进行改扩建。
这是最好的一个办法,不过,附近没有合巧置换房。”
艾叶听了,笑着问:“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叶双枝看着她,笑着摇头,说道:“没有。”
艾叶见了,微微一笑,反问道:“恐怕不是没有,是你想到了,不愿意说出来吧?!”
叶双枝听了,脸色一红,笑道:“真是什么事,都瞒不住艾叶姐啊!”
接着,她又说:“鱼塘、猪圈和鸡窝,都是周妈妈的心头肉。
每次,我和她谈到场地问题,她都避而不答。
陆娜来了以后,周妈妈就去了金家面食铺。
人走心不在,她就更不会答应我们的要求了。”
艾叶听了,拉过她的手,点头说道:“周妈妈的工作要慢慢做,不能着急。
相信时间长了,她会想通的。
我建议:先按照第二个方案执行,盖二层楼。
只不过,二层楼,不是盖三间,而是盖八间。”
见叶双枝不解,她又说:“当年建房的时候,我们打的地基,留有了余地。
就是为了将来,有机会盖二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