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会议室里交织,气氛变得有些热烈,甚至带着一丝火药味。周局长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会议桌上轻轻敲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万骁将所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知道,仅仅描绘蓝图是不够的,必须回应现实的关切。他等讨论声稍歇,才再次开口,声音依旧沉稳:
“非常感谢各位同事坦诚的意见。王局和刘老提到的技术风险、数据安全和路径依赖问题,都非常中肯,这也是我们在推进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的。”
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就停止对更优工作模式的探索。正如刚才几位年轻同志所言,这个系统是为了赋能,而不是取代人的判断。它提供的是更全面的‘战场态势’,最终的决策依然要靠我们分析人员的智慧和领导的魄力。”
他看向周其文局长,态度诚恳:“周局,我建议,我们可以不追求一步到位。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前期研究小组,邀请部内相关专家,以及我们在跨部委项目和学术圈接触中筛选出的可靠技术力量,共同对这个构想的可行性、技术路径、风险评估和分阶段实施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先拿出一个扎实的论证报告?如果论证通过,再争取纳入部里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申请专项经费,选择一两个基础好的省份进行小范围原型试点。”
他这个提议,既回应了保守派的顾虑(先研究,不盲动),又给了革新派希望(有推进路径),显得务实而富有策略。
周局长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万骁同志这个构想,确实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争论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思考。我看,就按万骁同志的建议,先成立一个前期研究小组,由万骁同志牵头,相关部门派员参加,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可行性论证报告。记住,论证要扎实,步子要稳妥。”
“是!”林万骁应道。
会议结束了,但构想引发的风暴才刚刚开始。走出会议室,几位年轻骨干围拢过来,兴奋地与林万骁交流着想法。而另一部分人,则三三两两低声议论着离开,脸上带着疑虑和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