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道之上,墨家改良的马车碾过略显狭窄的路面,偶有运输建材的牛车与商队交汇,需缓缓避让方能通行。
始皇掀开车帘,望着窗外因避让而驻足的百姓,眉头微蹙,转头看向身侧的赢欣:“欣儿,此番巡视,见建设热火朝天、民生渐旺,却也见道路狭窄、通行滞涩。
你统筹营造署,诸事皆想得周全,如今沿途所见所闻,可还有新的想法?”
赢欣正望着车外掠过的村落与工地,闻言躬身答道:“父皇所见极是!
儿臣沿途观察,已思虑多日。
如今大秦农工商兴、宅建正酣,生育潮催生人口流动,商贸热带动物资往来,可这道路,却成了制约发展的关键。
儿臣以为,要想富,先修路——当效仿后世‘国道’之法,规划全国道路网络,拓宽、规整各郡县、村镇之路,统一标准、明确命名,让道路成大秦之脉络,脉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财通则邦固!”
始皇眼中闪过精光,身子微微前倾:“细说你的构想!”
“儿臣的规划,核心是‘四级路网、统一标准、命名有章、配套完备’,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四十四郡,将每一座城池、每一个村镇、每一处宅院集群都纳入路网之中,既适配当下建设与民生之需,更利大秦长远统治。”
赢欣说着,从袖中取出墨家绘制的简易舆图,铺在车中案上,指尖点划间,一幅全国道路经纬图已然清晰。
一、四级路网:经纬交织,覆盖全域
赢欣指着舆图,逐一详解:“儿臣设想的路网分四级,自上而下,层层衔接,无一处遗漏。”
1. 大秦主动脉(国道一级):贯通天下枢纽
- 定位:连接都城与各郡治所、边疆重镇、核心商埠,是全国交通的“骨架”。
- 规划:以咸阳为中心,设五条主干线——东达东海郡(通渔盐之利)、西抵西拓郡木鹿城(连西域商路)、北至北境九原郡(固戍边防线)、南达岭南南海郡(畅粮渔流通)、东南连东拓会稽郡(接吴越之地),五条干线在咸阳交汇,形成“五脉聚咸阳”之势。
- 标准:路面宽20秦步(约合今30米),采用“夯土为基、石子铺底、表层覆青石板”的结构——墨家工匠试验过,此结构承重极强,可容十辆重载牛车并行,且雨天不易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