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荀彧访曹,君子之约

第二,荀彧竖起第二根手指,朝廷百官,凡不愿事袁者,不得强留,更不得加害。

曹操略作沉吟:可。我会安排他们体面致仕。

第三,荀彧的声音突然哽咽,他日若袁氏真有篡逆之举,丞相必须站在汉室一边。

书房内陷入长久的寂静。曹操凝视着荀彧,这位他最倚重的谋士,此刻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文若,曹操缓缓开口,这个约定,我应下了。

他走到书案前,取出一把匕首,在指尖轻轻一划,鲜血顿时涌出。随即用毛笔蘸血,在一方白绢上写下数行字迹:

操今与文若约:凡汉室宗庙,必全力保全;凡忠义之臣,必不相害;若遇篡逆,必共击之。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荀彧接过血书,双手微微颤抖。他也取过匕首,划破手指,在绢布上添上自己的名字。

丞相,荀彧收起血书,深深一揖,从今往后,彧定当竭尽全力,助丞相完成大业。

曹操扶起荀彧,感慨道:得文若相助,实乃操之幸事。只是...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啊。

荀彧淡然一笑:既已选择,便无怨无悔。只是彧还有一个请求。

但说无妨。

待袁本初入朝后,请准许彧辞去尚书令之职。荀彧的目光望向远方,彧想回颍川老家,开馆授徒,将这一生所学,传承下去。

曹操怔了怔,随即明白这是荀彧最后的坚持——他可以辅佐新朝,却不愿亲眼见证汉室的终结。

曹操重重拍了拍荀彧的肩膀,待大事已定,我亲自为你送行。

窗外,风声渐息,东方已现出一抹鱼肚白。这一夜,两个乱世中的智者达成了一个改变历史的约定。这个约定,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时,荀彧披上大氅,躬身告退。曹操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荀彧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而他与荀彧的这个君子之约,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后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