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襄阳抉择,琮璮归附

伊籍被擒的消息,如同最后一记丧钟,敲响在刘备心头。馆驿之内,气氛降到了冰点。关羽面沉如水,周身散发出的寒气几乎能冻结空气;简雍、孙乾唉声叹气,面露绝望。

“天亡我也……”刘备跌坐席上,双目失神,喃喃自语。他回想起自己半生颠沛,从涿郡起兵,辗转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麾下,始终未能真正拥有一块稳固的基业。好不容易在汝南稍有起色,转眼灰飞烟灭。如今困守襄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连最后一丝挣扎的机会也被无情掐灭。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与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吞噬。

“大哥!”关羽见状,心中大恸,上前一步,声音铿锵,“胜败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屡败于项羽,终有垓下之围!只要兄长在,汉室希望便在!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云长必护兄长,杀出重围!”

刘备抬起头,看着关羽那坚毅无比的面容,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光。是啊,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希望……但他看着窗外那密密麻麻的守军,又看了看身边这寥寥数十人,突围?谈何容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刘备于馆驿中品尝绝望之际,州牧府内的“大计”已定。在蔡瑁、蒯越、蒯良的全力推动下,无人再敢反对。一份言辞恭顺、恳请“归附朝廷,以安黎庶”的降表,被精心撰写出来,盖上了荆州牧刘琮的大印。同时,荆州的户籍、图册、府库清单也被整理完毕。

蔡瑁、张允亲自挑选了能言善辩的心腹,组成了一支规格极高的请降使团,携带降表、图册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乘船北渡汉水,前往樊城曹仁大营。

樊城,宛城兵团主帅曹仁,以及谋士董昭,接待了这支来自襄阳的请降使团。当那份代表着荆襄九郡统治合法性的降表呈上时,即便是沉稳如曹仁,眼中也闪过一丝激动。董昭仔细查验了降表与图册,确认无误后,向曹仁微微颔首。

曹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澎湃,对使者正色道:“刘琮深明大义,蔡都督、蒯别驾识时务,保境安民,此乃荆州之福,天下之幸!本将即刻派人,六百里加急,将降表呈送晋王殿下!在殿下钧旨抵达之前,还请贵使回报,令襄阳上下,各安其位,维持秩序,静候王师接管!我军绝不南下一步!”

使者唯唯诺诺,恭敬退下。消息传回襄阳,蔡瑁、蒯越、蒯良等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弹冠相庆,仿佛已经看到了在晋王新朝中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未来。襄阳城内,一种诡异的“平静”降临了,那是放弃了所有抵抗后,听天由命的麻木。

而馆驿中的刘备,也通过守卫态度的细微变化和城内隐隐传来的异样气氛,猜到了那最终的结果。

“他们……已经北向了……”刘备站在窗前,望着汉水方向,声音平静,却带着无尽的苍凉。他知道,荆州,这片他寄予厚望的土地,已经彻底抛弃了他。前有晋王大军即将正式接管,后有江东周瑜虎视眈眈,他刘备,这个自诩的汉室宗亲,如今竟真的到了山穷水尽、无立锥之地的绝境。

关羽默默走到他身后,低声道:“大哥,无论如何,需得设法离开襄阳。琮璮既降,晋军不日便将渡江,届时我等便是阶下之囚!”

刘备缓缓转身,脸上已是一片决然:“云长所言极是。备,尚不能死于此地!”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扫过关羽、简雍、孙乾,“纵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上一闯!寻找机会,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荆襄九郡,就在这冠盖北向的归附声中,悄然易主。而一代枭雄刘备,则在这片即将彻底归属于袁绍的土地上,陷入了起兵以来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刻。他的下一步,是束手就擒,还是能在绝境中,觅得那微乎其微的逃生之路?襄阳的抉择已然落下帷幕,但属于刘备的磨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