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七嘴八舌,提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具体,一个比一个现实,像一盆盆冷水,浇得王超有些发懵。他发现自己之前完全沉浸在后世的居住经验里,忽略了1957年南水县城真实的生活条件、技术水平和人们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

他设想中的“独立厨卫”、“高层住宅”带来的便利,在这个挑水吃、烧柴灶、公共厕所为主的年代,反而可能成为巨大的生活负担和安全隐忧。工人们不需要超越时代的“先进”,他们需要的是符合当下实际、安全、便利的安居之所。

王超看着手中那张原本让他自豪的草图,此刻却觉得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格外刺眼。他意识到,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把后世的经验生搬硬套过来,差点闹出大笑话,甚至可能让这个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项目因为不切实际而夭折。

他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上火辣辣的。他收起草图,有些尴尬地清了清嗓子,诚恳地对工人们说:“这个……大家提的意见都非常好!非常实在!是我考虑不周,光想着住得高、住得集中,没想到这么多实际困难。这图纸不算数,咱们重新规划,一定得建得让大家住着方便、安心、踏实!”

工人们见王超态度诚恳,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反而更敬重他,纷纷说道:

“王厂长,您也是好心!”

“对对,咱们一起想办法,总能建出好房子!”

“就是,慢慢商量,不急。”

王超带着一脑袋的“问号”和那张备受打击的草图回到了办公室。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那片承载着希望的坡地,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超越时代的认知并不总是优势,如果不能与当下的现实相结合,反而会成为空中楼阁。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张“超前”的草图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他知道,必须从头开始,真正沉下心来,了解这个时代的技术边界、材料限制和工人们最真实的生活需求,才能画出一张真正可行的、属于1957年南水县玻璃厂的职工宿舍蓝图。

这条路,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但有了这次教训,他反而更加踏实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