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太初涟漪与观察终末

玄尘道涂2 慕容绝言 1910 字 3天前

这条新的可能性枝桠,代表着……“延续”。并非旧宇宙的延续,而是某种……继承了旧宇宙某些“遗产”的、全新的开始。

“观察者之瞳”的“目光”,聚焦于这条新生的枝桠,聚焦于那“太初涟漪”的核心。它记录着那蕴含在涟漪中的复杂信息基态——那偏向秩序与逻辑的底层法则倾向,那对生命与文明模糊的亲和性,那深藏于核心的、一丝属于“阴影”的守护执念,以及……一个名为“柳云瑶”的意识体,在最终时刻留下的、对“希望”的不灭印记。

这些,都将成为新宇宙的“先天禀赋”,影响着它未来的演化路径。

对于“观察者之瞳”而言,这并非“奇迹”,只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因极高代价的变量投入而产生的概率性事件。一个本该彻底终结的系统,因其内部一个组成部分的极端行为,催生出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指向新系统的“分形结构”。

它继续冷漠地观察着,记录着这条微弱枝桠的后续发展。是迅速枯萎,湮灭于旧宇宙终结的余波?还是能顽强地成长,最终开辟出一条全新的、未知的宇宙轨迹?

小主,

这,是它观察的……下一个课题。

……

“太初涟漪”在缓慢地扩散着。那片被涟漪触及的“空无”,其性质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从绝对的、不可定义的“无”,逐渐转变为一种……蕴含着“可被定义”潜能的“背景场”。

时间,开始有了最模糊的概念。不是流逝,而是“变化”的顺序。空间,开始有了最基础的维度。不是广延,而是“差异”的框架。

一些无法用旧宇宙任何概念描述的、最基础的“存在单元”,开始在那蕴含秩序倾向的“背景场”中,如同凝结般悄然浮现。它们并非粒子,也非能量,更像是……“逻辑的点”或“可能性的结”。

这些基础单元按照涟漪中蕴含的复杂信息基态,开始自发地组合、互动,演绎着最初级的、前物理的“关系”。

一个全新的、规则体系可能与旧宇宙截然不同的雏形宇宙,正在归零的废墟上,悄然孕育。

这个过程缓慢到令人绝望,也精密到超越任何造物主的想象。它并非设计,而是源于一个投入终结的“变量”所引发的、自然而又不自然的……演化。

在那新生宇宙的最核心,那“太初涟漪”的源头,一点极其微弱、却无比纯粹的意识之光,在无数秩序法则与可能性变量的交织守护下,如同深埋地底的种子,陷入了漫长的沉眠。

那是柳云瑶意识最后的核心碎片,与逻辑之城本质、可能性果实本源深度融合后的产物。它并非完整的她,更像是一个承载了她所有记忆、情感与意志的……“印记”,一个属于旧宇宙的“遗产”,一个埋藏在新宇宙起源处的……“伏笔”。

她是否会醒来?以何种形式醒来?醒来后的她,是曾经的柳云瑶,还是新宇宙法则的一部分?无人知晓。

凌影的牺牲,逻辑之城的融合,与低语和归零的终极博弈,无数文明的消亡……这一切的因果,最终交织成了这一点沉眠的意识之光,和这片正在缓慢诞生的、充满了未知可能性的新宇宙。

希望,并未带来即时的救赎,而是开启了一段更加漫长、更加莫测的新征程。

……

而在那旧宇宙的残骸之中,那片“时空琥珀”——静滞文明的永恒庇护所,依旧在死寂的虚空中漂浮着。外部的归零浪潮因奇点的最终形成而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均匀、更加彻底的“热寂”般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