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风说你们在

如今,它们挣脱了容器,在风中复活。

两股文字如藤蔓交错,缠绕上升,最终在长卷顶端凝成一行灼目的大字:

“记得,就是活着。”

光字悬停空中,持续整整一刻钟。

然后,风起。

长卷碎裂,化作万千光叶,如秋日银杏般飘落。

它们穿过巷弄,掠过屋檐,轻轻落在千家万户的窗台、晾衣绳、老人膝头、孩童枕畔。

有人惊醒,以为是月光错觉;有人伸手去接,掌心只余一道温热痕迹。

而在朱雀坊一间老屋内,小忆正坐在摇椅上,膝盖搭着褪色毛毯。

一片光叶悠悠落下,停在她枯瘦的手心。

她低头看着,忽然笑了:“姑娘叫雁子,爱穿蓝布衫,说话慢,眼神亮;小伙叫咖啡,总围白围裙,手上有疤,笑起来右边酒窝深。”

她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邻居听见动静推门进来:“谁啊?您又念叨谁呢?”

小忆抬头,嘴唇动了动,却顿住了。

“我……”她皱眉,指尖用力按住太阳穴,“刚才……还记得的……”

可那两张脸,就像被风吹散的雾,轮廓还在,细节全无。

她只依稀记得一个身影坐在轮椅上,另一个站在吧台后调酒,其余的一切,都被某种温柔而不可抗的力量抹去了。

“奇怪……”她喃喃,“我明明记得的。”

窗外,最后一片光叶悄然融入砖缝。

锈线在地下微微震颤,如同沉睡巨兽的脉搏。

观测站内,大风盯着数据屏,发现所有粒子消散后,城市脑波模拟图出现短暂共振峰值——0.3赫兹,与七年前声塔幻影出现时完全一致。

他缓缓合上记录本,抬头望向城墙方向。

夜已深,风渐息。

但空气中残留的静电感,仍让人觉得——有什么东西彻底变了。

就在这一刻,一张拓纸静静躺在工作站案头,上面浮现两个残缺字迹:“雁归”。

无人触碰,它却开始微微发烫。清明次日寅时,老启的台灯还亮着。

窗外风歇,城静如眠,唯有他案头那叠稿纸沙沙作响。

笔尖在纸上疾行,墨迹未干便已凝成铁证——《关于将“双碑”纳入西安城市记忆保护名录的建议》终至落款。

他的字迹微微发颤,不是因疲倦,而是某种近乎敬畏的笃定。

“当一座城开始替人记住,那忘记的人,反而成了被记住的。”

他反复默念这句,像是怕它飞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句话从他心底浮起,却不知是出自他对小忆那段突兀却精准的描述的震动,还是大风传来的数据图里那个0.3赫兹的共振峰值所带来的直觉——整座古城,在昨夜子时,完成了一次无声的觉醒。

他将“孟雁子”与“李咖啡”的名字轻轻嵌入附件名单,标注为“记忆生态启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