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家信任你,”苏婉笑道,“要是你平时没实实在在帮大家,就算有公文,也没人信。”她从篮里拿出个小布包,“这是我用艾草和朱砂画的‘平安符’,不是迷信,是让大家图个心安,贴在农具上,也能提醒自己别信谣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乔郓接过布包,里面的符纸是用粗麻布做的,边缘缝得整齐,朱砂画的图案简单却规整。“好主意,”他点头,“让周林给每户送两张,贴在耧车和喷雾器上,既安心,又能防小贼。”
中午时分,周林传回消息:“郓哥,那汉子往莘县方向跑了,拐子刘的人跟着他,说他进了莘县的‘聚义酒馆’,和几个梁山喽啰碰了头,好像在商量怎么在专员来的时候搞更大的动静。”
“聚义酒馆?”乔郓皱眉——那是周通在莘县的联络点,之前就怀疑和破坏农具的事有关。“让拐子刘的人继续盯着,别打草惊蛇,”他沉声道,“专员来的那天,让周铁带联合巡逻队在阳谷和莘县的交界处加强戒备,只要他们敢来,就瓮中捉鳖。”
苏婉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别太担心,咱们有农户的支持,有巡逻队,还有官府的公文,就算他们来闹,也翻不起大浪。”她从袖中取出个小瓷瓶,“这是我配的‘迷烟’,比上次的效果强,让巡逻队带上,万一冲突,能少伤人。”
乔郓接过瓷瓶,心里暖暖的。不管遇到什么麻烦,苏婉总能提前做好准备,像麦田里的溪水,悄无声息地化解难题。“我知道,”他笑道,“有你在,我放心。下午咱们去趟学堂,看看接待专员的布置怎么样了,农户们说要给专员做新麦饼,得提前准备好麦粉。”
学堂里,农户们已经忙开了。赵掌柜带着几个伙计,把农桑新政的资料整齐地摆放在堂屋的长案上:左边是农具改良图纸,中间是农户增收案例,右边是病虫害防治图谱,最上面摆着陈先生的《农桑新政纪实》。几个妇女在伙房里忙活,磨麦粉、揉面团,麦香弥漫在整个院子里。
“郓哥,苏姑娘,你们来了!”一个妇女笑着迎上来,手里捧着个刚揉好的面团,“这是用新收的麦磨的粉,比去年的白,蒸出来的饼肯定香。”
苏婉接过面团,捏了捏,柔软有弹性:“确实好,加些白糖,蒸出来更甜,专员吃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