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惊雷锻锋,蜀道迷雾

洞庭湖深处的“雷霆”工坊,此刻正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硫磺、金属与焦灼的气息。刘协蹲伏在那门历经三次重大改进的青铜火炮旁,指尖抚过尚带余温的炮管。射程突破六百步的狂喜已然沉淀,转化为更具体、更严苛的数据与问题。

“陛下,炮管冷却后,内壁发现三处发丝般细微的裂纹,均在膛线起始部位。”老匠师的声音带着疲惫与一丝惶恐,呈上最新的检测报告。

刘协接过报告,眉头紧锁。射程的提升是以炮管寿命为代价的。这时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即便在他超越时代的配比指导下,也已逼近物理极限。他脑中飞速掠过现代材料学的知识——碳含量、晶相结构、热处理工艺……但在这个连温度精确控制都依赖老师傅经验的年代,很多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

“不必惊慌。”刘协的声音沉稳,安抚着周围工匠紧绷的神经,“找出问题,便是进步。裂纹集中在应力最大处,说明我们设计的膛线加深方案,对管壁强度要求更高了。”他拿起炭笔,在一旁的黑板上迅速勾勒,“这里,膛线起始段的过渡弧度再放缓百分之二十。另外,尝试在铸造时,于此区域预埋冷却铁芯,形成局部激冷,或许能提升表层金属密度。”

工匠们围拢过来,仔细听着这闻所未闻的“激冷铸造法”,眼中既有困惑,也有被点燃的求知欲。天子总能提出这些看似异想天开,细思却暗合物理之妙的法子。

“还有,”刘协指向那粗重的炮身,“机动性太差。下次铸造,尝试将炮耳前移,设计一个可以快速分解结合的炮车底盘,要能用四匹马,甚至八匹马拉动。未来,它不能只固守一地,需能随军移动。”

“移动?陛下,此物重逾千斤,这……”工部尚书面露难色。

“想办法!”刘协语气斩钉截铁,“木轮不行就包铁,道路不行就修路!朕要的,是能出现在任何需要它的战场上的‘战争之神’,而非固定在墙头的铁疙瘩!资源、人力,朕给你们优先调拨!”

技术的优势一旦停滞,便会被追赶甚至反超。曹操的“格物院”绝非摆设,孙权也在拼命学习。他必须保持代差的压力。

离开工坊,刘协立刻召见了徐庶和庞统。他将火炮进展与瓶颈简要说明,随即话锋一转:“‘雷霆’虽利,然成型尚需时日,且耗费巨大,难以速成。眼下破局,仍在于‘势’。子龙入蜀,情况如何?”

徐庶呈上一封密报,面色凝重:“陛下,子龙将军已秘密抵达成都,并通过‘南越商行’的渠道,与张松接上了头。然而,情况有些不顺。”

益州,成都。

赵云扮作来自荆楚的药材商人,凭借着“南越商行”精心准备的重礼——一面晶莹剔透的大型玻璃镜,以及几盒纯度极高的雪白糖霜,终于敲开了益州别驾张松府邸的大门。

张松其貌不扬,身材短小,但眼神锐利,透着精明与不得志的郁气。他抚摸着那面能将人毫发毕现照出的玻璃镜,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很快被谨慎取代。

“赵东家远道而来,所为何事,不妨直言。”张松屏退左右,开门见山。

赵云按照预定计划,并未直接暴露身份和全部意图,而是以荆南大商贾代表的身份,提出希望与张松合作,垄断部分蜀锦对外销售,并许以惊人分成。

张松听完,嘿嘿一笑,枯瘦的手指敲着桌面:“赵东家好大的胃口。只是,益州之事,非张某一人可决。州牧府内,盯着这块肥肉的人,可不少啊。”他话锋一转,试探道,“听闻荆南那位天子,近来风头很劲?连张文远这等悍将都投奔了去。却不知……其志在荆南一隅,还是……另有乾坤?”

赵云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谨慎答道:“陛下乃汉室正统,志在扫平奸逆,光复汉室。然曹操势大,孙权虎视,故暂居荆南,积蓄力量,以待天时。”

“光复汉室……好大的旗号。”张松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然则,刘季玉(刘璋)亦是汉室宗亲,坐拥益州天府之国,带甲十余万,何以未见其有‘光复’之举?非不能也,实不愿也。这乱世,守成已属不易,进取……,风险太大。”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赵东家,明人不说暗话。你家陛下若真想‘合作’,空口白牙,恐怕难以取信于人。刘季玉虽暗弱,然益州并非无忠臣良将。王累、严颜等老臣,对汉室忠心耿耿,可也首先忠于刘璋。没有足够的‘诚意’和‘实力’,想在这益州掀起风浪,难!”

赵云听出了张松的言外之意:他是在待价而沽,也在观察刘协究竟值不值得他冒险投资。仅仅商业利益和空泛的大义名分,不足以打动这只老狐狸。

“那张别驾以为,何为‘诚意’?何为‘实力’?”赵云沉声问道。

张松眯着眼,慢悠悠地道:“听闻荆南有‘雷火’之利,能开山裂石?有‘镇海艨’巨舰,能横行江河?这些……或许算得上‘实力’。至于‘诚意’嘛……”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赵云一眼,“若陛下能设法,让那盘踞汉中的张鲁,近期无暇南顾,让我益州西线安稳些许……这便是天大的‘诚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云心中凛然。张松这是在出难题,也是在试探刘协的影响力能否延伸到汉中。同时,这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提议,一旦刘协对张鲁有所动作,无论成败,都可能打草惊蛇,让刘璋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