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敢情好,三叔您就放心吧,全庄的人都在养鸡、鸭,地里也种了不少蔬菜,现在庄里人还怕卖不出去!。”
“陈掌柜的,打扰一下。”叔侄二人正聊着时,突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了过来。
陈掌柜急忙回头,却见是昨日从京城来的阎先生,手上拿着一份金陵时报,站在他们身后。
“阎先生,您有什么事吗?”陈掌柜急忙问道。
“在下刚才走过来,正好听到了二位的聊天,不知这个小哥要这金陵时报做什么?”阎应元对陈正来客栈拿金陵时报,还是有些好奇的。
“阎先生,您看这金陵时报上,每期都详细刊登着一些关于如何种植作物和养殖家畜的方法。我们庄子里的人就是看了这些方法,这两年开始尝试种植蔬菜、养殖家畜,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庄里人的收入也因此增加了不少呢!现在大家的日子过得还真是不错。”陈掌柜难掩兴奋之情,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阎应元听闻,露出惊讶的神色,他未曾料到这些看似平凡的方法竟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他不禁感慨道:“哦,原来如此!我之前在京城也常看这金陵时报,却未曾特别关注这方面的内容。”阎应元一直致力于了解国家大事,对于起义军和满清的动向尤为关注,以致于忽略了这些关乎民生、种养的实用文章。
每期金陵时报到手,阎应元都会不遗余力地仔细阅读,试图从字里行间洞察时局的变化。然而,如今他才意识到,这些看似细微的民生资讯,同样蕴含着改变人们生活的力量。
陈掌柜热情洋溢地继续说道:“当然能用上啊,咱们庄子就是按照报纸上的方法,利用地里的蚯蚓来养殖鸡鸭。这鸡鸭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滋养土地,如此循环,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收成,真是一举两得啊!”
“咱们庄子的人就是看了报纸上的法子,用地里的蚯蚓来养殖鸡鸭,因为蚯蚓不仅可以作为鸡鸭的饲料,而且鸡鸭产生的粪便还可以用在池塘里种植菱藕、养殖鱼类;这个叫做什么......”陈正此时兴奋不已,接口说道,然而,他突然卡住了,一时想不起报纸上具体是怎么说的。
陈正原本只是一个朴实的庄稼人,以前的他肯定不敢随便和别人这样说话。但这两年,他经常往城里跑,见识多了,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他的口才变得极为麻利,说起这些事情时,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