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身家性命交给别人,我很难接受。” 李星群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这是他穿越后养成的习惯,一紧张就会这样,“我是现代人,我习惯了自己掌握命运,不想像古代的臣子一样,任人宰割。”
“我知道你的想法。” 昭姬叹了口气,“可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做两手准备。飞鸿,你明天就回太原,让工坊里的工匠们加班加点造武器,能造多少造多少。朝廷的政令传到太原,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里,我们可以多造些子弹和炮弹,万一情况不对,我们也有反抗的资本。”
“可是,朝廷都要抓星群了,还会让我们造武器吗?” 俞飞鸿有些担心,“军机处的人肯定会盯着工坊,我们一加班,他们肯定会起疑心。”
“不会。” 昭姬摇了摇头,“朝廷现在还需要我们的武器。方腊还在广南,大清在北方虎视眈眈,他们需要我们造的子弹和炮弹来对付这些敌人。所以,他们只会盯着我们,不会阻止我们造武器 —— 至少在抓星群之前不会。”
“那我明天就回太原。” 俞飞鸿点了点头,“我会让工匠们加快速度,争取一个月造十五万颗子弹、三百发炮弹。不过,硝石和硫磺可能不够,我得让人去南方采购。”
“采购的事交给我。” 李助立刻接话,“我在南方有熟人,可以通过柳家的商船采购,不会引起朝廷的注意。”
“莘兰师姐,你这边也多留意。” 昭姬看向云莘兰,“你在流民中威望高,若是朝廷有什么动静,你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另外,你多准备些伤药,万一真的打起来,也能用得上。”
“我知道了。” 云莘兰点了点头,“我会让人多采些草药,熬成药膏,以备不时之需。”
“星群,你明天就去见杨老将军。” 昭姬最后看向李星群,“杨老将军和你并肩作战这么久,对你有情谊,也懂朝堂的规矩。你跟他说实话,看看他怎么说。若是他能帮你在朝廷面前求情,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李星群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没底。他知道杨延昭是个忠臣,肯定会遵守朝廷的旨意,但他也顾念战友情谊,说不定会帮自己说几句好话。可庆历帝会不会听,就难说了。
那晚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后半夜,帐内的油灯换了三盏,茶水添了无数次。最后,大家终于达成一致:先不反,做两手准备,李星群去见杨延昭,看朝廷的态度;俞飞鸿回太原造武器;云莘兰留意朝廷动静;李助负责采购物资。
走出帐外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营地里传来士兵们起床的声音,远处的流民区也升起了炊烟。李星群看着这一切,心里五味杂陈 —— 他想保护这些百姓,想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生活,可现在,他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
“李大人,帅帐到了。” 亲兵的声音把李星群从回忆里拉了回来。他抬起头,只见帅帐的布帘紧闭,帐外站着两个杨延昭的亲兵,神色严肃。
李星群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素色便服,迈步走向帐帘。他知道,帐内等待他的,可能是朝廷的旨意,可能是杨延昭的劝说,也可能是一场他无法预料的变故。但他不后悔 —— 他是现代人,就算身处古代,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会放弃自己的家人和百姓。
他伸出手,掀开了布帘。帐内的景象映入眼帘:杨延昭坐在案前,脸色有些苍白,案上放着一封明黄的圣旨;范镇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锁链,神色冷漠;帐内还站着十个亲兵,手里都拿着绳索,显然是早有准备。
李星群的心里一沉,却没有后退。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