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这段时间太辛苦,林向安便约了个时间,准备请大家去酒楼吃饭。

县里林家酒肆已经开起来了,并没有改名字,依旧同样的店名。

只不过所有的东西,都多了一个圆形图案,是林家标记。

在原来的基础上,优化了一下,看起来更好辨认。

学报,林向安给每人留了一张,毕竟这么有意义的东西,自己人肯定得留。

另外还有一份是给张景和的,毕竟选中了他的诗词,还得给稿费。

综合考虑,投稿专业文稿八十文,其他类文稿五十文,一首诗词二十文,虽然稿费不高,但平台给他们提供了知名度,这不更实在。

下午,林向安去上选修课,见到他的人,纷纷主动和他打招呼,有的甚至跑来问他买学报。

听到没有了,失望地走开了。

“我也没买到,还想说找你可能有呢。”

张景和在一旁感叹,等他知道的时候,已经卖没了。

“放心,我给你留了,这一次的学报选中了两首你哥哥的诗,是有报酬,一会你跟着我去文思苑。”

小院的名字,最终叫文思苑,顾名思义文思涌泉之地,正好是他们撰写内容的场所。

愣了一下,张景和惊喜地叫了起来。

“真的?”

林向安点点头,笑着说道,“每期选中的人,都会留一份学报,送给当事人的。”

因为这事,张景和整个练箭的过程中,异常兴奋。

最终张景和拿着学报,还有四十文钱,高高兴兴回家了。

刚回到家里,就发现住学舍的哥哥张书淮竟然回来了。

“大哥,你怎么回来了?”

张书淮原本也想去买学报,但因为有事,去晚了,没有买到。

就在他遗憾的时候,甲班的同窗,纷纷跟他说,他作的两首诗很有意境,夸他有远见,竟然投到学报上,还不跟大家说。

当时有的人都选中了,但自己怕丢人,非要回来了。

结果好了,学报出来后,大家才知道是这样的,一个个抢着买,这不就是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文采的机会啊!

当时张书淮一脸懵逼,还问什么诗,朋友还说他装,把学报拿来给他看,上面还写着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