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沉默后,嘉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释然。
他终究是帝王,不是痴人。
他明白,如陈恪这般集锐气、才情、胆魄与赤诚于一身的“异数”,可遇而不可求。强求不得。
他拿起下一份卷子,目光习惯性地扫向策论部分,眉头依旧微蹙。
然而,当他翻到卷末那篇加试的青词时,眼神骤然一凝!
“玄穹垂象,紫气氤氤氲氲。大道无形,运化乾坤。感陛下至诚,格于上苍,故有星辉拱北斗,麒麟降瑞庭……”
字字珠玑玑,句句玄妙!
那遣词造句的华丽铺陈,那引经据典的娴熟手法,那刻意营造的“天人感应”氛围……这感觉,太熟悉了!
嘉靖猛地坐直了身体,浑浊的老眼瞬间爆发出精光!
这种风格,这种将道家玄理与华丽辞藻完美融合、直指帝王修道功德的笔法,当朝只有三人能写出如此神韵——陈恪!李春芳!还有……眼前这份!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猛地撕开了糊名!
“陈……谨?”嘉靖盯着那两个字,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是巨大的失望。
又是他?那个策论中庸的陈谨?
小主,
他不信!立刻翻开手边的锦衣卫密册,手指飞快地划过“陈谨”的条目,目光如炬地搜寻着蛛丝马迹——籍贯?无关。师承?无关。过往?都与会试前与陈恪毫无交集……
嘉靖的心沉了下去。
难道只是巧合?此人天赋异禀,无师自通?
就在失望即将淹没那点微光时,他的目光定格在密册最后几行小字上:“嘉靖三十三年恩科会试后,陈谨曾多次拜访座师靖海伯陈恪府邸,请教文章经义,尤以青词制艺为甚。据门房言,每次停留约一个时辰。”
“多次拜访……请教青词……”嘉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字,眼中的失望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恍然大悟的玩味,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欣慰?
他缓缓靠回椅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挲着卷子上那篇青词,嘴角渐渐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原来如此……”嘉靖的声音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是了,是了。陈恪那小子,自己事务繁多脱不开身,倒是会调教人……好一招‘代笔’!”
他再次看向陈谨那份策论,虽然依旧觉得中庸乏味,但此刻心境已截然不同。
策论平庸又如何?此人青词深得陈恪真传,文采斐然,足以胜任翰林院那些舞文弄墨、歌功颂德的差事。
更重要的是,他“跟对了人”!
他背后站着的是陈恪,是嘉靖如今最锋利、也最合心意的一把刀!